“分裂”的脫口秀

從6月底開始,《喜劇之王單口季2》(簡稱《喜單2》)與《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2》(簡稱《脫友2》)兩檔脫口秀綜藝先後開播,社交媒體上也出現了不少引發網友熱議的新話題。

例如《喜單2》裡,50歲大齡帶兩娃離異的房主任詮釋"中年女性的覺醒",講述農村婦女的命運,讓都市年輕人們聽懂了母親的沉默。步驚雲在《脫友2》裡,替被造黃謠女性發聲,展示了性別對調後,女性處境的尷尬和危險,獲得大批好評。

然而,當脫口秀綜藝上熱搜像喝水一樣簡單時,線下的脫口秀劇場卻未必一樣風光。事實上,脫口秀這個舶來品已經分裂成了綜藝節目和線下演出兩種漸行漸遠的事物。

線上綜藝:流量與爭議齊飛

今年脫口秀綜藝的持續火爆,從數據上就可見一斑。

據節目官方公佈的信息顯示,在微博上,《喜單2》首播收穫了99個雙榜熱搜話題;而《脫友2》首期上線後拿下了51個搜索話題。此外在小紅書平臺上,《喜單2》首期實現熱點榜上榜69次,10個話題登頂TOP1,《脫友2》的前三期節目創造了熱點64個,9個話題登頂TOP1。

拋開熱搜話題數量的表面成績,今年的兩檔脫口秀綜藝還存在一個明顯的共同點——女脫口秀演員和女性議題的濃度大大提升。

具體來看,《喜單2》與《脫友2》兩檔節目共有107位演員,其中42位是女性,女演員的比例達到了39%的歷史新高。在社交媒體上,"女演員上桌"已經成爲今年脫口秀綜藝的熱門關鍵詞。

*在脫口秀綜藝爆火的"房主任"

女演員人數的增加,不但豐富了脫口秀綜藝的演員陣容,也帶來了多角度的議題,諸如農村婦女的集體命運、月經羞恥、家庭暴力等從女性角度展開的話題,都爲節目的"開播即火"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在用熱搜話題賺滿流量的同時,爭議也隨之而來。例如在《脫友2》中,女選手們集體討論性騷擾的片段,就引發了兩極評價。

支持者們認爲,節目突破性地將女性創傷搬上主流舞臺,讓人們關注到了女性羣體面臨的處境。但批評者認爲,時隔多年之後把一段無法證僞的親身經歷寫進段子裡,難免有消費苦難的嫌疑,而衆多女演員集體分享同一議題也存在內容同質化的問題。

令人意外的是,圍繞節目的討論還未停息,爭議卻又延伸到了節目外。7月31日,李誕7年前在節目裡調侃嘉賓柳巖的一句"從剪影看就知道是誰的女人",被網友翻出來批評其對女性不尊重。羣情激憤的網友們衝到李誕的個人社交賬號評論區進行"反諷運動",最終導致該賬號關閉了評論功能,而網絡上對脫口秀的關注度也達到了頂峰。

*網友在李誕社媒賬號的留言

對於脫口秀綜藝開播後,頻繁用爭議性話題"屠榜"熱搜的現象,有網友吐槽製造話題狂賺流量似乎已經成了脫口秀綜藝們的核心目標之一。

而在內容層面,也有網友質疑節目爲了流量口碑效果,故意放大或者加強選手身上某些特殊的"標籤",通過講述家庭暴力、精神疾病、原生家庭悲慘、貧困潦倒靠等相關的故事,來贏得同情和共情,從而吸引眼球,在"冒犯"之餘少了真誠,多了幾分刻意。

一切爲了"笑果"?

其實從節目組的角度來看,製造話題以及大比例增加女性議題本身就有據可依。

《2024年中國脫口秀市場分析報告》中指出,女性觀衆佔比已超越男性,18-24歲、本科及以上學歷、居住於一二線城市的觀衆佔比超過60%。與此同時,《2024中國喜劇消費白皮書》也顯示,上海脫口秀市場女性觀衆佔比達61.7%,5年增長28個百分點。

當女性觀衆的佔比不斷提升,身處內容供應鏈上游的節目組自然要考慮主流觀衆的喜好。而在此之前,"普信男"的段子以及關於"月經羞恥"的吐槽,都因爲精準擊中女性觀衆的痛點而大受歡迎。於是,類似的成功經驗也在新一季的脫口秀綜藝中得到了複製和傳承。但這種基於流量目標,主動迎合觀衆的發展走向也非常值得商榷。

在脫口秀火爆全網之前,《奇葩說》作爲中國首檔說話達人秀,也曾因爲在節目中公開討論婚姻、職場、原生家庭等敏感話題迅速走紅。並且因爲當時90後、95後正面臨"個體意識覺醒"卻缺乏表達渠道的階段。所以,《奇葩說》一度以"多元價值觀"爲旗幟,成爲了當時年輕人們的"互聯網嘴替"。

*《奇葩說》第一季節目截圖

但後來,隨着敏感話題的消耗殆盡、輿論環境的趨於收緊,以及節目組在後期爲了迎合更廣泛的受衆,開始壓縮邏輯推理的篇幅,轉而強調情緒渲染和金句爆梗,導致節目的核心思辨價值被削弱,逐漸偏離了其最初的"理性探討"定位。最終,這檔紅極一時的網絡綜藝走向了停播。

當下,脫口秀綜藝的發展趨勢已經有些《奇葩說》後期的影子。更加不利的是,對比《奇葩說》曾經的熱度和市場號召力,脫口秀節目在綜藝這個領域還算不上"頂流"。

燈塔數據顯示,《脫友2》《喜單2》兩檔節目開播至今,播放市場佔有率最高分別達到11.45%、9.04%。而像《乘風破浪的姐姐》《歌手2024》《奔跑吧》這類S級綜藝,常常能突破20%甚至30%。

因此,脫口秀綜藝由於在播放市場的實際表現有限,才需要藉助爭議性話題在社交媒體做大聲量,一方面持續擴大內容影響力,另一方面也算是對節目贊助商負責。

擁有3年線下脫口秀表演經歷的閆陽告訴驚蟄研究所,其實脫口秀行業一直在探索語言的邊界,所以會嘗試不同的話題,"演員在表演中涉及到的敏感話題,也不一定就是特別想要傳遞某些觀念,只是在思考和觀察的過程中發現這些話題比較能夠觸動觀衆的情緒,纔講出來。"

*脫口秀演員王越談"痛經"

閆陽提到,類似女性覺醒相關的話題在線下演出時也有很多,只是過去大家在線上討論的比較少。而節目組也需要有吸引力的段子和演員來豐富節目內容,所以一些參加節目的演員也可能在導演或者現場運營人員的授意下,選擇適合在綜藝上曝光的或者是吸引人的題材來講。

"對於一些敏感話題,大家之所以有爭議,也是因爲之前聽到類似的內容太少了。不管演員表達的對不對,我覺得大家可以有一個輿論空間一起來討論,這本身也是一件好事。"閆陽說到。

脫口秀的兩幅面孔

脫口秀綜藝的商業邏輯是爲廣告主負責,因此炒作話題保證曝光即是"完成任務",但對於要靠票房餬口的脫口秀劇場來說,又是另外一套邏輯。

近幾年,隨着脫口秀綜藝在線上大紅大紫,線下的脫口秀劇場也逐漸升溫。據《經濟日報》報道,2024年小劇場和新空間演出中,脫口秀(單口喜劇)的演出場次和票房上升幅度最大,分別達到了53%和48%。

在北京、上海、成都等脫口秀劇場的"發源地",脫口秀線下市場也格外活躍。根據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公佈的2024年12月30日至2025年2月23日《北京商業演出信息》統計,脫口秀演出數量佔比一直居高不下,以總場數3438場佔據了所有商業演出的42.8%。

此外,線上流量的火爆也在助推脫口秀劇場的下沉。包括杭州、武漢、重慶、蘇州等地也都出現了本地廠牌和自營劇場。然而短時間內的急速擴張,也開始面臨發展不均衡以及行業內部競爭加劇的問題。

*脫口秀線下劇場(圖片來源:驚蟄研究所攝)

閆陽告訴驚蟄研究所,在脫口秀綜藝火起來之前,深圳當地只有3、4個脫口秀俱樂部,整個行業氛圍熱鬧起來之後,很多外地廠牌開始到這邊開劇場,一些演員自己也開始組建俱樂部,但是在深圳,脫口秀的市場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繁榮。

"比如說脫口秀演員的薪酬,最開始的時候大家一場拿300塊。後來漲到了400塊、500塊一場,現在又降到了200塊、300塊。有的俱樂部爲了平衡場地成本,不招場務、主持人,老闆親力親爲,搞開放麥。"

擁有5年脫口秀從業經歷的阿凱向驚蟄研究所介紹,經營脫口秀劇場的成本計算其實並不複雜。通常情況下,一場普通演出的最低配置需要1位主持人外加4位演員,其中主持人的薪酬500元,每位演員的薪酬爲400元,負責檢票的場務薪酬100元,合計人員成本2200元。此外,場地可以到電影院租時段,一個半小時的場地成本在1000元到3000元不等。

"如果按照70元一張門票計算,現場至少需要40名觀衆才能攤平成本。但是最近兩年感覺大家都不消費了,票房越來越差。以前演出的時候,看到現場坐滿七八十人就很開心,現在上座率不太穩定。今年6月下半月開始,觀衆的數量明顯變少了。有一次現場觀衆只有20多個,感覺天都塌了。"

阿凱還提到,目前不虧錢的脫口秀俱樂部只有三種。

第一種是頭部脫口秀廠牌,因爲他們往往擁有很好的演員資源,以及經濟實力。"哪怕演出陣容沒有什麼名氣,他們也可以通過刷票等運營手段,佔據購票平臺靠前的位置,截獲對脫口秀感興趣的觀衆。"

第二種俱樂部,則是主理人本身參與錄製過綜藝、有一定名氣的脫口秀演員。"他們這種就算平時票房很慘淡,但只要他們自己開專場,或者邀請其他明星脫口秀演員來表演,就能很快把錢賺回來。"而驚蟄研究所也注意到,沒有明星演員的脫口秀門票價格通常在百元左右,有明星演員的拼盤演出門票則在100元以上,而個人專場的門票最高檔價格可以達到500元。

第三種則是擅長運營短視頻賬號,用互動切片爲線下引流的俱樂部。例如南昌的脫口秀演員"一隻麥二狗",在抖音平臺上擁有超過760萬粉絲,其賬號發佈的互動切片合集《不養閒人系列》,單系列播放量達6.4億。而在今年,"二狗"已經開啓覆蓋20個城市的全國巡演,單場觀衆規模上千人。

阿凱表示,脫口秀出圈的這幾年,市場不斷壯大,觀衆們也在成長,"觀衆對笑點的閾值也在不斷提高,所以在一些市場比較繁榮的城市,俱樂部對演員的要求也會更高,比如杭州有俱樂部會要求演員在1分鐘內拋出6個笑點。但是在其他脫口秀市場還沒有那麼繁榮的地方,對演員和演出內容的要求就會更低一些。並不是因爲觀衆更寬容,而是因爲他們可能壓根還不知道脫口秀到底是什麼。"

從行業角度來看,脫口秀綜藝的爆火無疑帶動了脫口秀市場的整體繁榮,然而線上綜藝與線下的脫口秀劇場顯然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線上綜藝因爲佔據了流量和用戶人羣的渠道入口,成爲演員和背後俱樂部名利雙收的快捷方式。而在線下,演員和觀衆資源的極度不均衡又將脫口秀演出這個行業割裂成不同發展階段的細分市場。由此導致了當下的市場現狀:脫口秀火了,但有一些人已經落後了。

*文中阿凱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