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科測驗公民考街頭藝人、外送員 教師:閱讀理解成關鍵
114學年度分科測驗全國共約3.9萬名考生報考,圖爲臺北市建國中學考場情況。(趙雙傑攝)
114學年度分科測驗於今(12)日舉行第2天考試,最後1科考科爲公民與社會,今年包括街頭藝人、外送員勞動權益等都入題。高中公民與社會老師認爲,今年出題充分結合時事,考題具有鑑別度,對於閱讀理解及摘述能力較不擅長的學生,答題頗具挑戰性,不易得分。
大考中心邀集臺北市高中公民與社會教師羣分析今年出題,認爲整體難易度適中,不過今年題目符合課綱精神,具鑑別度。
北市高中教師羣評析,題目文本貼近時事議題,且圖表數據判讀題目較去年增加,題組及混合題或非選擇題佔分比例提高。在命題上跨領域(社會、政治、經濟、法律)的趨勢明顯,學生需能精熟所學知識與概念,亦需着重對各種生活與時事議題的觀察,對於閱讀理解及摘述能力較不擅長的學生,答題上頗具挑戰性,不易得分。
入闈協助大考中心審題的高中教師評析,今年公民科試題情境貼近生活且取材活潑,從日常生活經驗出發,像是第1題爲街頭藝人表演規範,第9至10題爲線上遊戲虛擬寶物,第21至23題爲選舉不實訊息流竄,30至33題探討外送員勞動權益,這類取材可鼓勵學生在學習融入生活周遭議題與經驗。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解題老師羣認爲,今年出題貼近生活、緊扣時事,整體難度中間偏難,題組與圖表比例偏高,混合題特別依賴學生的文本解析與歸納推論能力,需具備高層次的理解與轉化素養,像第34至36題以三種失業率定義的折線圖,考驗學生對「隱性失業」等進階經濟概念的掌握與判讀力;第3題探討女性障礙者勞動處境;第19至20題與第34到36題探討女性照顧責任與失業定義再思考;第39至42題則以比例原則、公民抗議與社會運動爲主軸,引導學生思考民主法治的理解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