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紅銳減、IPO暫停、出售無門,私募股權投資者開始“抵押貸款”

在交易市場凍結之際,超大型機構投資者正轉向資產淨值貸款來緩解現金短缺危機,這種策略對投資者既是救命稻草也埋下風險隱患。

大型養老金和其他大型機構投資者近期開始抵押其私募股權投資組合進行借貸,以應對由併購活動放緩和IPO市場低迷導致的現金短缺困境。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這一趨勢反映了私募市場面臨的流動性挑戰,投資者被困在價值數萬億美元的老舊投資中,無法實現預期退出。

流動性枯竭:私募市場的現金困局

近幾個月來,投資者開始轉向所謂的"資產淨值"(NAV)貸款以提升流動性。根據交易參與者的說法,這一策略出現的時機恰逢投資者的投資組合大量鎖定在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和房地產資產中,而這些資產幾乎沒有產生現金回報。

據Cambridge Associates數據顯示,過去三年私募基金向投資者支付的分配金額僅爲歷史平均水平的一半,導致未售出的私募股權交易積壓規模去年達到創紀錄的3萬億美元。目前,本應返還給投資者的現金短缺約爲4000億至5000億美元。

資產淨值貸款:流動性危機中的救命稻草

資產淨值貸款通常被視爲在二級市場出售私募股權股份的替代方案,後者是近幾個月來投資者籌集現金的另一種途徑。通過借款,投資者可以獲得現金,而無需以折扣價出售股份並承擔損失。

這些貸款的期限通常爲四到五年,貸款價值比約爲20%,因此保險公司和私人信貸基金等買家將其視爲安全資產。然而,NAV貸款在華爾街仍存爭議,因爲它們要求投資者進行交叉抵押:本質上是以廣泛的資產池作爲貸款擔保,從而使其整個基金投資面臨風險。

Carlyle AlpInvest全球投資組合融資負責人兼二級市場團隊合夥人Michael Hacker表示:"這不像突然打開開關那麼簡單。當前市場活動中的很多都是從去年以來一直在籌備的,當時許多預計的退出活動未能實現。"

市場前景與大型參與者

今年年初,交易商預測併購和IPO將會反彈,有望減少積壓。然而,特朗普的貿易戰已凍結了市場活動,私募股權高管現在預測IPO可能會在整個今年暫停。

據知情人士透露,除了養老金和捐贈基金外,家族辦公室和主權財富基金也採取了NAV貸款。迄今爲止,最大的貸款規模已達約8億美元,而熟悉即將進行的交易的人士表示,這些貸款規模很快將超過10億美元。

17 Capital、Carlyle和Ares Management是提供NAV貸款最活躍的機構之一。一位爲這些貸款提供融資的貸款方表示:"這是一種流動性管理工具,並非所有人都在使用,但最大、最成熟的有限合夥人正在使用它來幫助管理他們的資產負債表。"

隨着私募市場的流動性壓力持續,這種金融工程手段可能會成爲大型機構投資者越來越依賴的工具,但同時也爲市場帶來了新的系統性風險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