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重創攤販 業者哽咽:每天拿計算機算能撐幾天

臺北市環南市場的豬肉攤位空蕩蕩,民衆已好幾天買不到現宰溫體豬肉。 記者林俊良/攝影

非洲豬瘟疫情對養豬產業造成衝擊,多數市場豬肉攤商因中央禁宰政策被迫暫停營業,業者坦言,短時間內失去收入來源,「不是怕豬價崩盤,是怕生計崩掉」;有消費者表示會暫避豬肉,但不至於恐慌,希望政府儘快提供檢驗結果,讓大家能安心購買。

三重中央市場自治會會長劉月娟受訪時數度哽咽,無奈表示這幾天完全無法開攤,原本每天都會來買肉的客人站在門口等,卻買不到一塊肉,「霎那之間沒有收入,一定會驚恐,我們現在每天都在拿計算機,算生活還能撐幾天。」她說,攤商要繳電費、房租,還有家庭日常開銷,「每一筆都得省着花。」

她直言,這次疫情衝擊太重,「口蹄疫那時2、3天就恢復了,這次15天停宰,還不確定什麼時候能恢復,我們怎麼撐?」不只是攤商,整個豬肉產業鏈上下游全都受影響,「消費者可以暫時不吃豬肉,可是我們靠這個吃飯的,這幾天一家子的生活怎麼辦?」她說,即使恢復營業,若民衆持續恐慌、豬肉賣不動,損失恐怕更難挽回,「我們希望中央能補助,也希望能宣導國產豬還是安全的,讓大家敢吃、敢買,我們纔敢賣。」

面對豬肉市場的不確定性,53歲家庭主婦范小姐表示,這段時間吃的多半是疫情前的冷凍庫存,「應該還是安心的。」不過她坦言,現在買菜會盡量避開豬肉,像水餃、包子等加工品也儘量不碰,「雞肉、魚肉、牛肉都可以代替,沒有非吃豬肉不可。」

她也說,如果在外不小心吃到豬肉,倒不會太過焦慮,「聽說非洲豬瘟不會傳人,是豬跟豬之間的傳染。」她期盼政府儘快公佈檢驗結果,用科學數據安撫消費者信心。

非洲豬瘟疫情,對養豬產業及民生消費衝擊甚鉅。 聯合報系資料照

非洲豬瘟疫情,對養豬產業及民生消費衝擊甚鉅。 聯合報系資料照

非洲豬瘟疫情,對養豬產業及民生消費衝擊甚鉅。 聯合報系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