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變沃土!武陵外役監農地活化 打造慢經濟新基地
▲武陵外役監攜手源辰合作社,活化農地創三贏,助收容人「賦能復歸」。(圖/法務部矯正署武陵外役監獄提供)
記者郭世賢/臺東報導
臺東武陵外役監獄爲有效活化機關土地,於今年9月正式公開招租農牧用地,並由「有限責任臺東縣源辰蔬果原住民運銷合作社」得標承租。雙方於日前簽訂「僱用訓練合作契約」,共同推動一項結合農業生產與收容人職業訓練的創新計劃,不僅讓土地獲得有效利用,更爲收容人鋪設一條復歸社會的希望之路。
源辰合作社長期支持矯正機關推動收容人職業訓練,認同「賦能復歸」理念。合作社代表表示,自2024年11月19日獲得鄭部長公開嘉勉後,更加堅定投身更生保護工作的信念。本次合作即透過僱用培訓計劃,實踐復歸社會的「中間處遇」,讓收容人從農作栽培與管理中學習專業技能、培養責任感,爲重返社會做好準備。
該項計劃亮點在於採取多元作物輪耕模式,並由合作社與監獄共同規劃農作教育訓練課程,使收容人能在實際勞動中習得專業農耕技術。爲提升學習與生產動機,計劃還特別設立「績效獎勵制度」,將部分產銷收益回饋給表現優異的收容人,不僅實質增加其勞動收入,也增強未來投入農業的就業意願。合作社更承諾,將提供正式職缺,歡迎完成培訓的更生人出獄後加入團隊。
武陵外役監獄與在地農業產銷合作社在這片綠意農田中共織合作網絡,不僅實現土地活化,更是柔性司法與社會接納的具體實踐。透過「企業助更、互利共生」的模式,收容人得以在服刑期間獲得寶貴的工作經驗與職業技能,開啓自我蛻變的契機。
武陵外役監獄典獄長張龍泉表示:「這不只是一塊田地的翻轉,更是一段人性修復的旅程。」他強調,透過專業農作技術,土地變得豐饒,收容人也從親身耕耘中學到實用技能,找到人生第二次機會。源辰合作社具備供貨至全聯等大型通路的穩定基礎,有助於將農產品推向市場,成爲在地經濟新動力,同時踐行企業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