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書已過萬重山
出品|虎嗅商業消費組作者|周月明
河南胖東來,一名深夜到家的員工又在下班30分鐘後收到一條飛書推送,每次夜班後,這條報平安的提醒都會準時出現。
日本東京永旺超市,一位餅乾試吃員正在多維表格填報自己的品嚐數據,這家負責安排9000家店鋪、1200名試吃員的大型零售集團服務商,曾想砸1億日元開發定製系統,但如今已被LarkBase(飛書多維表格海外版)完全替代。
江蘇張家港永卓控股,這家員工上萬人的500強公司曾長期被高企的輪胎費用困擾,直到飛書顧問的一次深入調研後才找到浪費源頭,這筆年耗資千萬元的開支全年預計可節省300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飛書在各個賽道的參與度越來越高。
外賣大戰升級的茶飲浪潮中,蜜雪冰城、霸王茶姬、茶百道等6家上市茶飲公司中,有5家不同程度使用飛書;在國貨美妝行業,珀萊雅、貝泰妮、鉅子生物、毛戈平等TOP10玩家中,飛書客戶佔比7成;在汽車製造領域,銷量TOP30車企中,超六成的核心協同發生在飛書上,並向上下游的德賽西威、匯川技術、億緯鋰能等核心廠商蔓延。此外,還有大量的AI公司,如Deepseek、地平線、智元機器人都創業早期階段就開始用飛書。
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
“我並不是來打廣告的,但我真的覺得飛書非常好,它幫助了我,也幫助了小鵬。”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在飛書發佈會說道。
有人說,在飛書密密麻麻的logo牆上,能看到中國最有上進心的公司。他們渴求提效,渴望一場效率變革。
對抗“AI忽悠”
2025年,生成式AI在C端掀起狂歡,B端卻陷入PPT式AI與產業落地的割裂。
如何讓B端企業真正吃到AI紅利?成了業內焦點。
仍有幾個難題擺在眼前。
首要的問題就是企業數據化不足。
不少企業的數據仍分散在員工的個人電腦中、分散在紙質筆記本里。一個個零散的文件夾和一行行手寫字,並不能成爲企業AI進程的燃料。
在飛書發佈會上,飛書CEO謝欣說,“如果你的辦公工具主要不是在創作,而是在打卡,那一年的沉澱可能是1000萬次的打卡數據,那大概率AI能幫你預測的是,明天哪幾個員工會遲到。”
而另一個問題則是AI產品的模糊與誇大,陷入“賣家秀”困境。
這場新技術帶來的狂熱,催生出AI領域前所未有的“賣家秀與買家秀”割裂現象。產品demo中把AI功能描繪得無所不能,但等到用戶真正實際使用時就發現,效果遠不是宣傳片中說的那樣。
如何破局呢?
“數字化是AI與智能化的基礎,B端的AI落地是一場馬拉松。”謝欣曾說。
在飛書看來,要通過員工海量的日常協作動作,以無聲無息的方式,沉澱企業數據和資產,再運用AI的能力把數據變成智能生產力。底層邏輯就是:協作即沉澱,沉澱即智能。
從用戶視角看來更簡單:用就完了!工具越好用,員工使用頻率越高,數據沉澱就越豐富。
小鵬汽車就是個例子,他們不僅在用飛書AI會議提升效率,還充分使用飛書文檔:2025年上半年,AI生成63萬份紀要,2024年非必要線下會議減少30%,雲文檔協作滲透率72%。
而爲了釐清行業標準,飛書在7月9日發佈了業界首個AI應用成熟度模型,對標自動駕駛的L1、L2、L3、L4。
飛書將AI應用成熟度模型分四個等級:M1——概念驗證,只做內部演示,別對外發布;M2——早期試用,給願意嚐鮮的用戶用;M3——成熟應用,可以大規模使用;M4——完全成熟,在適合的任何場景都可使用。
做產品的先定義標準,本質上是一場對抗技術泡沫的務實變革。
謝欣承諾的是:飛書發佈的每一個AI功能,我們都會清楚地標清是什麼等級,讓選擇更加透明。我們認爲這是AI從業者很必要的企業責任,我們同時希望同行發佈AI產品時也能參考這麼一個標準,給客戶一個合理的預期,也避免帶來不必要的焦慮。
嵌入工作流的AI長什麼樣?
當然,飛書也給自己的產品做了M1-M4的劃分。
比如飛書知識問答爲M3,即成熟應用,可以大規模使用。企業員工可以將其變成懂公司知識的豆包或Deepseek,可以提問公司產品新功能的開發進度,也可以瞭解一個項目的覆盤報告。
安克創新HRBP曾將這個產品寫進簽名欄:“它答的許多HR政策問題,比我還準。”地平線總裁更是直言“有問題不必等人,問它隨時有答案。”
而相較於知識問答,飛書AI會議則被定爲M4級別(完全成熟,適合任何場景使用);如今,會議產品還內嵌了聲紋識別(M3級別)。
山西大型能源企業鵬飛集團對這一飛書會議紀要最有體感。每天要召開400場班前會的能源巨頭,藉助飛書搭建AI會議質檢系統,5分鐘可以完成所有會議質量的檢查,會議合格率躍升至98%,會議平均時長縮短至29.7分鐘。
當然,飛書也有M2級別的產品,飛書文檔中的智能創作功能,歡迎先鋒客戶使用。
另外,“王牌產品”飛書多維表格自2020年推出,幾經迭代,如今擁有更強的容量和業務性能,可以大規模使用。飛書多維表格已經深入大量業務場景,被外界認爲是協同辦公類產品走向業務腹地的一把“利器”。不少大企業將其作爲系統外的系統,不依靠IT開發能力,一線業務人員就可以解決自己的需求;小公司則將其當作“平價BI”(商業智能產品),許多小公司的業務都跑在一張表上。
茶百道通過多維表格搭建“客戶之聲”系統,客戶差評可自動置頂店長消息流,AI可以生成個性化回覆;物美則用多維表格構建AI商超巡檢解決方案,員工在門店拍照錄入後,系統就能根據巡檢標準判斷巡檢結果;雅迪利用“多維表格+AI”,構建自己千畝工廠精益管理的解決方案;中天鋼鐵則運用多維表格和AI預警以前靠老師傅的耳朵才能判斷的故障。
除此之外,飛書在AI智能體上的佈局也日趨完善。
近兩年,飛書陸續推出企業Agent開發平臺飛書Aily、智能系統開發平臺aPaaS,近日,又推出國內首款企業場景的AI原生搭建工具飛書妙塔。它們共同構成飛書開發套件,想要成爲幫助企業落地好AI的AI開發全家桶。
在飛書Aily的幫助下,客服、HR等崗位可以獲得實時智庫。公牛集團的客服曾需掌握數10萬個SKU信息,如今運用Aily機器人,崗前培訓從1-3個月縮至1周,客服接待能力提升30倍;美中愛瑞腫瘤醫院的預問診Agent更讓患者提前梳理病史,醫生面診時間延長10分鐘,提升就診滿意度。
而飛書aPaaS則升級擁有與AI一起協同開發的能力,解決企業複雜系統開發的難題。
綾致時裝、伊芙麗、赫基集團等服裝企業藉助Aily和aPaas創立了自己的AI練貨系統。在此係統下,管理員可以設定不同的虛擬客戶人設,讓導購隨時隨地與agent沉浸式演練。導購們還可以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技巧,知識內網的流通可提升全國門店的銷售技巧。
而新推出的飛書妙搭試圖解決數字化團隊的帶寬問題,隨着AICoding的快速迭代,充當初階開發和產品經理,提供原生系統搭建能力。
可以看出,飛書的產品佈局日趨完整,既有輕量型BI產品(商業智能),又構建了智能體、低代碼等AI開發體系。值得注意的是,若觀察飛書的產品功能理念,可發現其所有AI功能都在強調增強而不是取代。這種將AI嵌入工作的模式,某種程度上消解了組織對AI的抗拒。
所以說,真正的AI不是炫技,而是讓普通員工能力被加持。
飛書CEO謝欣
讓導購少背一句話術、工人少一次重複填表、技術少打一行代碼,纔是真生產力。只有當AI真正地嵌入工作流、鑽進業務縫隙,所謂AI提效才能接地氣。
改變甲乙方對立,走到客戶中去
中國SaaS江湖,曾長期被功能堆砌、流量收割、“管賣不管用”等頑疾困擾。
傳統SaaS合作能否談成,比拼的往往是價格和人情世故,價格拉扯時的攻心技巧和酒局飯桌上的圓滑處事,成了傳統SaaS廠商更看重的生存能力。
但飛書的入局,像一條鮎魚,攪動了這片海洋。
他們更像一羣田野調查研究員,在一個個廠房車間和基層會議室遊走,就問題聊問題,就數據談數據。據公開資料,近五年來,飛書投入上百名企業效能顧問,上萬個小時的現場輔導,有客戶甚至將飛書顧問的服務與價值上千萬的外企諮詢服務做對比。外界認爲,飛書在企業內部培養的效率先鋒就是飛書的“野生代言人”。
飛書的發展歷程,見證了中國SaaS行業從“價格爭奪”向“價值創造”的轉向,也見證了一批“朋友圈公司”成長爲明星企業。
隨着Labubu等IP爆火,“中國泡泡瑪特”正在成爲“世界泡泡瑪特”。這背後,有着飛書對其項目管理、全球協同、門店經營的種種助力;在直播電商時代,飛書與三隻松鼠一起實現“一個直播間、一個羣”的精細化運營,三隻松鼠也成功走出歷史週期;主打創意內容的影視颶風,每年都會更新一支如何使用飛書運營團隊的短片,如今他們的B站粉絲已經突破1100萬……
從左往右:
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物美集團創始人、多點Dmall創始人張文中,晶泰科技聯合創始人、CEO馬健,飛書CEO謝欣
相較於簡單粗暴的甲乙方關係,飛書感覺更想交朋友。因爲toB是一個慢賽道,只有通過陪跑者的身份出現在企業面前,才能陪伴得更久。飛書歷年發佈會以來,蔚來李斌、理想李想、小鵬何小鵬都親自參與,實現了“蔚小理,上飛書發佈會”、物美創始人張文中更是二度返場、飛書新客戶亞朵創始人耶律胤也來分享。
商業化這些年,很多人認爲“飛書應該換slogan,不能僅僅瞄準‘先進團隊’。”對此,謝欣的看法是,“追求先進,就是先進。”
眼下,飛書的客戶圖譜還在經歷三重裂變。
2025年,河南跑出消費“三隻象”:蜜雪冰城、胖東來、泡泡瑪特都是飛書的客戶。河南頭部企業雙匯發展、衛龍集團、思念集團也加入了飛書的朋友。在競爭激烈的科技消費公司之外,它也開始擁抱東明石化、鑌鋼、永鋒等能源製造,新希望、海大集團、雙胞胎集團等農林牧漁業類賽道。
在出海火熱的當下,飛書(海外版本Lark)也已進軍海外市場:有菲律賓的7-11、印尼的GoTo、東南亞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MR.DIY、旅行平臺Traveloka等,並助力安克創新、柳工、名創優品等企業走向全球。
“先進的團隊,不是被動適應變革,而是主動重塑管理方式。”謝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