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標轉標陣痛中重構版圖 信託業加速佈局資本市場

“近年來隨着轉型步伐加快,很多信託公司憑藉信託制度優勢積極加強同業合作,加速佈局資本市場。”北方地區某信託公司總經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多家信託公司日前披露了2024年年報,其中一些公司同步披露了信託資金參與資本市場的情況,包括證券投資信託規模增長態勢等。伴隨“非標轉標”監管路徑逐漸明確,曾經依賴非標業務的信託公司正帶着破繭的陣痛,在資本市場重構業務版圖。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信託公司將迎來加大參與資本市場力度的重要節點。

積極探索入市

資本市場成爲不少信託公司2024年的重要佈局方向,這在最新披露的信託公司年報中有所體現。例如,2024年平安信託證券投資信託業務規模超5900億元,同比增長84%;國投泰康信託證券化業務的發行金額與單數均處於行業前列;五礦信託63.09%的信託資產投向證券市場。

“近年來,我們先後通過直接投資、基金投資等形式支持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半導體、智能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行業發展,支持了幾十個細分領域的數百家企業,先後投資了天兵科技、長焜科技、航景創新等項目,助力新質生產力企業創新突破。目前,公司累計實現管理規模逾50億元。”國投泰康信託相關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

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常出現信託資金的身影。Wind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末,信託持股總市值1304.88億元。例如,“外貿信託-仁橋澤源股票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一季度增持蘇墾農發,新進小方製藥、興福電子等個股。

作爲機構投資者,信託公司主動把握金融市場投資機遇,大力開拓資產管理信託業務,信託規模保持穩健增長。中國信託業協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末,信託資產規模突破27萬億元,連續9個季度實現同比增長。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投向證券市場的規模8.34萬億元,同比增長64.89%,在資金信託總規模中合計佔比41.81%。

記者瞭解到,目前信託公司參與資本市場的主要路徑包括設立資產管理信託,投資股票、債券、基金等標準化資產,開展標準化證券投資;提供服務信託業務,例如,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資產服務信託是信託公司迴歸本源定位的主流業務。

“目前,信託公司多以證券投資類信託計劃和資產證券化的方式參與資本市場,尤其是前者因其具有通道屬性和較低的准入門檻,成爲信託公司最主要的參與資本市場的方式。”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伴隨着監管趨嚴和信託行業轉型壓力加大,主動管理和股權投資型產品的比重正逐步提升,信託公司參與資本市場的方式將朝着專業化、主動化方向發展。

發揮信託制度優勢

陝國投聯合海通併購資本,與陝西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等共同發起設立規模20億元的陝西秦創原產業併購基金;國投泰康信託自2020年起系統性開展S基金業務,截至2024年末,共完成24筆交易,涉及17只基金,累計交易規模15億元;崑崙信託積極參與優質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近年來,信託公司積極參與資本市場。

轉型已成爲信託業發展的重要關鍵詞,爲了在競爭激烈的資本市場贏得一席之地,信託公司積極學習同業經驗,在組織架構設計、績效考覈、投研體系搭建、產品貨架豐富等方面進行調整,結合自身優勢,形成具有特色的資本市場業務運作體系。

“資本市場一直是我們重要的投資方向。積極發展和培育資本市場業務,是因爲這類業務符合信託公司定位、契合行業發展趨勢。多年來,部分信託公司在信用邏輯、投資標的選擇等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前述北方地區某信託公司總經理向記者表示。據悉,該信託公司前幾年進一步理順組織架構,順應行業發展趨勢組建了資本市場事業部。

在與多位信託公司人士交流過程中,記者發現,信託工具的制度優勢和靈活性均是繞不開的話題。

崑崙信託副總裁、董事會秘書矯德峰表示:“產品設計的靈活性、跨市場資源整合和風險隔離的制度優勢,使得信託工具在資本市場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與其他金融機構實現優勢互補。例如,依託信託制度的架構設計,我們可以精準匹配不同類型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投資需求。”

同樣,在曾剛看來,信託工具具備的這些優勢,使其在資本市場中扮演着獨特的資產連接器和風險隔離器角色,難以被其他金融工具完全替代。

事實上,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以支持資本市場穩健發展一直是市場關注的話題。中央金融辦和中國證監會此前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鼓勵銀行理財和信託資金積極參與資本市場。這爲信託公司參與資本市場提供了政策指引,同時相關政策鼓勵信託公司通過股權投資方式支持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戰略項目等,以服務實體經濟。

激烈競爭下的能力補課

儘管轉型成效已經顯現,但信託公司在參與資本市場過程中仍面臨一些挑戰。

“坦率地說,相較券商、基金公司等機構而言,信託公司開展資本市場業務具有一定劣勢,例如股票、債券等標準化資產的投資能力相對欠缺。建立完善的標品投資體系是一個較爲長期的過程。”北方地區某信託公司戰略研發部總經理說。

矯德峰表示,信託產品通常設有固定存續期,而優質的資本市場投資機會往往需要長期佈局,加之傳統信託客戶普遍具有偏好短期投資收益的思維特性,導致資金端與資產端的需求難以精準匹配。

另外,多位受訪人士坦言,部分業務面臨“三類股東”障礙。前述國投泰康信託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IPO退出往往是股權投資信託計劃實現退出的首選項。但信託計劃作爲“三類股東”之一,是否可以持有擬IPO企業股權,尚未有政策予以支持。同時,信託公司通過信託計劃開展股權投資通常無直投模式,通過基金投資又可能喪失部分主動管理能力,總體上難以提升資管業務水平。

“總體來看,當前信託業投資大多投向固收類資產,權益類資產佔比較小。”曾剛說,未來信託公司需加強主動管理能力建設,提升風控與投研水平,並逐步引導客戶轉變理念,以真正投身資本市場的專業化發展。

在矯德峰看來,信託公司一方面應加強投研團隊建設,加大在資本市場研究方面的資源投入,引進和培養更多專業人才;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與公募基金、券商資管等外部專業機構的戰略合作,藉助其專業投研能力提升信託資金的運用效率,實現能力互補。此外,要加強對監管政策的學習和研究,建立常態化的政策解讀機制,確保業務合規開展,及時調整業務方向以適應政策變化。

近日,金融監管總局公佈2025年規章制定工作計劃,其中包括2025年重新修訂《信託公司管理辦法》、制定《資產管理信託管理辦法》;北京相關部門2024年末明確北京轄內信託公司可以將北京市行政區域範圍內的不動產設立不動產信託;近期,股權信託財產登記在北京轄區再迎東風……受訪人士普遍表示,一系列利好消息陸續釋放,信託公司料迎來更多發展機遇。

從非標業務收縮到標品投資開始盛行,信託公司經歷着鳳凰涅槃式的轉型。儘管期限不匹配、投資能力不高等短板仍待補齊,但信託獨特的制度優勢已在資本市場展現出新的價值。當業務逐漸迴歸本源,當產品轉向差異化服務,信託業正重新定義自己的角色:不是簡單的資金中介,而是實體經濟的資本連接器、財富管理的制度賦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