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食物雙漲 救助協會號召民眾認捐「1919救助套餐」

秀珍阿嬤與大村1919林慧玲傳道相擁,感謝多年來的陪伴與救助,讓生活多了溫暖與尊嚴。圖/基督教救助協會提供

據主計總處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食物類年增2.82%,其中肉類4.54與外食費3.44%漲幅最明顯,房租則年增2.30%。總計今年上半年,低所得家庭平均物價年增幅達2.14%,超過通膨警戒線,許多弱勢家庭陷入三餐不繼。

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食物銀行」與「7-ELEVEN把愛找回來」合作發起「食食來相助,餐餐有飯吃-1919救助套餐」募款,呼籲民衆認捐每套360元的救助套餐,期盼未來一年至少募集6萬套,幫助全臺5200戶弱勢家庭。

根據救助協會「2024年1919食物銀行年度報告」,5917戶食物包受助戶中,平均家庭總收入只有2萬5937元,低於2024年全國最低薪資2萬7470元,而月平均總支出卻達2萬6199元。受助戶的支出,以伙食費最多,高達35.86%。相較之下,根據主計總處2023年「家庭收支調查」顯示,全臺家庭的平均伙食費支出卻只佔15.3%。也就是說受助戶在伙食上的支出佔比,是一般家庭的2倍以上。

進一步分析受助戶的家庭結構,最多是「身心失去部分能力」,佔29.21%,約有1/4領有身心障礙手冊。其次爲「獨居老人」25.12%、「單親家庭」17.56%。當家庭不多的收入多用在伙食等基本開銷,再加上家庭成員多有身心障礙或缺乏支援系統時,就不得不仰賴社會救助度日,就像住在彰化大村鄉的秀珍阿嬤(化名)。

67歲的秀珍阿嬤自幼小兒麻痹,靠柺杖行走,與智能障礙的先生婚後育有二子,不幸小兒子也是智能障礙。40多年來,她以當清潔工與資源回收養家,後來還得撫養入獄長子留下的兩個孫子。阿嬤最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我不勇敢真的不行。」

雖然一家三口皆領有身障補助,但每月僅一萬多元,加上回收收入微薄,生活極爲拮据,阿嬤甚至長期都睡在半塌的牀上。2023年員林靈糧1919服務中心獲悉後,立即爲她申請1919食物包,並協助添購全新牀組與寢具。

1919食物銀行自2011年4月起發送市價約3000元的食物包到受助家庭,截至今年7月,總計服務7萬6331戶次,發出34萬3890包食物包。爲讓社會大衆方便捐贈物資,自2018年起更與7-ELEVEN公益募款平臺合作,讓民衆能就近認捐救助套餐,7年來已累計募集超過49萬套。

基督教救助協會秘書長鄭夙珺指出,今年1919食物銀行預計籌募2億6400萬元,盼望持續提供基本生活物資,幫助全臺至少5200戶的弱勢家庭,呼籲民衆踊躍到全臺7-ELEVEN的ibon機臺,或使用7-ELEVEN i預購、i划算線上平臺,認捐一套360元的救助套餐。讓生活在貧窮線下的弱勢家庭三餐不斷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