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誤鎖帳戶 立委:應建立快速「解鎖」機制
爲打擊詐騙,銀行祭出AI防詐系統,調高帳戶風控機制,卻也引發不少民怨。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所長許福生認爲,如果機制缺乏彈性與人性,過度依賴AI模型判斷,反而可能傷害正當用戶,甚至助長非法金流轉向地下管道。陽明交大法律學者林志潔則呼籲民衆理解並配合,以降低金流風險。
立院經濟委員會召委楊瓊瓔指出,銀行應在打詐與保障金融使用權間取得平衡,建立透明申訴與快速解鎖機制,避免讓「防詐工具」成爲新的社會風險來源。
許福生強調,AI打詐本意是「防止民衆受騙、守住金融秩序」,強化防詐力道,但若系統設定過於敏感、僞陽性比率增加,恐導致誤鎖合法用戶,使民衆帳戶遭凍結、無法正常交易,反而對一般使用者造成困擾。
許福生建議,唯有在技術效率與制度公平間取得平衡,透過透明機制與包容性設計、依風險分數採取不同限制措施、高風險行爲由AI判斷後需有人工覆核方能凍結,並建立快速救濟與申訴平臺,AI打詐才能真正成爲維護金融正義的工具,而非造成另類排除的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