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捷克首站見證臺捷館際合作 李遠:願臺捷友誼如鐵道延展

文化部長李遠(右)、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左)與捷克國家技術博物館館長克桑德勒(中)於「獵人之徑.海人之道:臺灣原住民族山林與海洋智慧」看板前合影。(李侑珊攝)

文化部長李遠(左)與故宮博物院院長蕭宗煌(右)體驗沉浸式VR。(文化部提供)

捷克國家技術博物館集結海、陸、空及不同年代各式交通工具所打造的常設展,位於館內正中間挑高空間,善用空間特性及設計親民的展示方式,深獲好評。(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長李遠在捷克國家技術博物館「交通」常設展中,於宮廷專列餐車的留言本上寫下:「願臺捷友誼如鐵道延展,奔向無限遠方」,爲此次訪問留下最深的祝福。(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長李遠9日結束3天法國行程,10日上午抵達捷克布拉格,展開爲期4天的參訪。首站走進捷克國家技術博物館(National Technical Museum),參觀由國立臺灣博物館策劃的特展「獵人之徑.海人之道:臺灣原住民族山林與海洋智慧」,見證臺捷館際合作成果。

李遠在捷克國家技術博物館「交通」常設展中,於宮廷專列餐車的留言本上寫下:「願臺捷友誼如鐵道延展,奔向無限遠方」,爲此次訪問留下最深的祝福。

捷克國家技術博物館與臺博館同樣創立於1908年,英文縮寫也同爲「NTM」,雙方在2022年簽署合作備忘錄,約定展覽策畫、國際巡展與人員交流等長期合作。此次特展由文化部「風潮計劃」支持,今年4月於布拉格展出。

展覽聚焦臺灣原住民族的狩獵與造船技術。捷克國家技術博物館館長克桑德勒(Karel Ksandr)表示,雙方共同討論後選定「獵人」與「海人」爲主題,展覽自開幕以來每天吸引衆多捷克民衆參觀,證明策展方向正確,而這次合作,捷方學習到臺灣截然不同的展覽思維與敘事方式,直呼收穫很大。

展場最受矚目的展品,是由雅美(達悟)族作家夏曼‧藍波安團隊打造的拼板舟,從臺灣伐木、組裝、試水到捷克彩繪,歷時1年多完成。展覽結束後,拼板舟將成爲捷克國家技術博物館永久典藏。

李遠參觀時,不僅親自介紹拼板舟設計特色,還體驗了沉浸式VR。他表示,雖然臺捷相隔遙遠,但兩地歷史與文化卻有共鳴,站在布拉格看到臺灣山海之景,更覺得臺灣的奇妙與獨特。

克桑德勒並陪同李遠參觀館內14個常設展,包括交通、印刷、攝影、電視、電器,甚至糖與巧克力、隱形眼鏡等主題。博物館中央挑高空間陳列各式交通工具,成爲展示設計的典範,也讓臺灣訪團聯想到甫完成修復的國家鐵道博物館。值得一提的是,館內時間展中,臺北時間與倫敦、布拉格、東京、雪梨等主要城市並列,象徵臺捷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