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降溫 近4成房仲想轉業
政府打炒房,房市買氣冷,房仲全聯會調查,兩成多的房仲業業績衰退逾六成,近四成房仲業者考慮轉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房市交易降溫,房仲業吹冷風。房仲業龍頭信義房屋昨公佈營收,今年第二季合併營收廿二點九三億元,上半年營收四十五點○六億元創九年來新低。而房仲全聯會調查,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多達兩成三的業者業績衰退逾六成,近四成房仲業者考慮轉業。
中央銀行去年九月推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打炒房後,房市交易量急速冷卻,房仲業者苦不堪言。信義房屋指出,央行信用管制削弱市場動能,加上全球關稅戰不確定性影響,促使買方觀望,導致一、二手市場成交同步萎縮,但日本與上海子公司逆勢成長,且部分海外子公司仍獲利。
而房仲公會全國聯合會昨發佈最新調查指出,今年上半年整體交易量較去年同期下滑,創二○一八年以來同期新低,交易金額年減約百分之廿六點四,其中業績衰退幅度六成以上的業者達百分之廿三點八。調查指出,有百分之卅七點二業者表示「可能轉業」,另有百分之五點四已確定轉業;轉業首選爲餐飲業、旅遊業、外送快遞業。
房仲全聯會理事長王瑞祺指出,近年房仲會員店數大增,至六月底,全臺會員家數達七九四○家,近兩年就增加四七○家,已稀釋每店交易量,如今再遇交易冷卻雙重打擊,僧多粥少情況下,從業人員生計嚴重受威脅,呼籲政府應適度放寬信用管制,協助買賣迴歸正常軌道,保障十餘萬房仲家庭生計。
王瑞祺說,在這波變化中,十分關注非連鎖品牌業者的動態,這些業者約佔整體會員的五成,多數屬於深耕當地的資深在地業者。非連鎖品牌業者原本的人力物力有限,景氣變動下的壓力相對較大,業者平均年齡也較高,因此表達收店或轉業的比率較高。
信義房屋表示,將透過優化直營與集團合作策略尋求突破。王瑞祺則說,「危機也是轉機」,深化租賃市場、區域聯盟、代管等業務也是業界轉型之道;公會也呼籲政府善盡協助職能,放寬政策空間、引導市場恢復活力。
央行祭出的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包括取消名下已有房屋者第一戶購屋貸款的寬限期、將第二戶貸款成數下修至全國百分之五十、公司法人購屋、高價住宅、第三戶以上貸款及建商餘屋貸款成數均下調至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