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不能只靠禁止下水 開放水域聯盟:應讓民眾注意水下風險
新北市新店溪粗坑壩事件,讓推動水域解嚴陣營受挫。臺灣開放水域聯盟理事長李元治說,政府面對溺水事件,對策常是設「水深危險禁止游泳」公告,結果民衆更不知道親水如何自保自救,陷入無助解決問題的「死循環」。
1名立槳(SUP)玩家今年7月8日在新店溪粗坑壩水域,受困攔河堰迴流溺斃,並造成前往救援的警議消傷亡,引發國人關注水域遊憩規範及安全問題。
李元治說,政府的角色應該是要讓民衆更瞭解大自然水域的風險。現在部分水域的公告,已不是一味的禁止游泳、戲水,而是提醒民衆更多資訊,例如到海邊要注意離岸流,更進步一點的還會告訴民衆要怎麼處理。
李元治認爲,政府提供的資訊還可以有當地水域適合哪些遊憩項目,適合活動的月分、季節跟什麼樣的風浪,什麼樣子的潮水等等,藉以引導民衆事前關心潮汐和降雨量等氣象預報。
基隆大武崙沙灘前年曾經1天內發生3起溺斃事件,李元治說,北觀處和基市府等單位事後改善現場公告內容,提供注意事項,並規畫救生站跟救生衣借用,這纔是政府應該扮演的角色,並有助真正解決問題。
李元治也提醒政府,不能漠視國人從事水域活動缺乏安全概念的問題,與其豎立「水深危險禁止游泳」公告,結果民衆看的時候「自動忽略」,不如提醒民衆下水的時候記得戴輔具。
前年8月在新竹縣峨眉湖,發生有名年輕人跟朋友一起玩SUP,他未穿救生衣,意外落水後溺斃。李元治說,就他了解這名年輕人不會游泳,也不知道玩SUP,有腳繩可以系在自己身上,這樣子萬一落水,雖然不會游泳,至少還可以順着腳繩拉到板子,那就是很大浮具,不至於溺斃,「可是這個年輕人卻沒有任何安全措施」。
李元治舉騎宣導乘機車戴安全帽,開車要系安全帶,有效降低車禍死傷爲例,認爲在告示牌提醒民衆現場的軟硬體設施,比如有提供救生衣或其他浮具,哪怕只是單純的請民衆自備浮具,也是很好的安全概念傳播。
李元治感嘆過去「水深危險禁止游泳」的標語害慘了大家,因爲不管是學校或家長,都會禁止下一代去親近水域,大家也就不知道怎麼安全的親近水域。其實像一些平靜的水域,踩不到底的水域,藉由韻律呼吸、擡頭蛙式、基本仰泳都可自救,政府應該向民衆宣導,要在水域安全活動除了帶浮具,也要學會這些動作。
李元治說,現在學校大部分都有安排游泳課,提升下一代的心性,只是教學內容還是在遊自由式、遊蛙式、遊多少公尺,跟一般的科目教學和考試一樣,定一個標準去要求學生,而學會這些東西,跟實際到戶外水域面臨狀況,是不足以應對的。
李元治建議政府可以參考荷蘭的游泳教育,在學校游泳池練習時,學生是穿一般的服裝,並不是特地換穿泳裝,也沒有戴泳鏡,就直接讓跳下水。游泳池的水下可能建立一個洞的障礙體,鼓勵學生潛水穿過那個洞。學校也會教學生在泳池裡面,如何打一些空氣進去,把衣服做成浮具,在野外水域就能派上用場。
國人關注水域遊憩規範及安全問題,圖爲屏東縣瑪家鄉沙拉灣瀑布水域9月29日發生溺水事件,消防人員前往救援。讀者提供
新北市5名消防員及義消今年7月間至新店溪粗坑壩救溺,救生艇也翻覆釀成死傷。讀者提供
本報記者重回粗坑壩溺水事故現場,沿線的水域告示牌衆多,但是一旁游泳的民衆似乎無視它們的存在。記者林昭彰/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