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警報來了怎麼辦? 內政部給出三大避難原則
內政部發布「防空避難指引」協助民衆依情境迅速避難。圖/內政部提供
面對緊急突發情勢,內政部30日正式函頒《防空避難指引》,首度系統化提供民衆在接獲防空警報時,應採取的避難位置、防護姿勢與應變行動,協助大衆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反應,確保生命安全。
指引明確強調「地下優於地上」、「室內優於室外」等原則,並提出實用避難方式與因應步驟,作爲全民防空準備的重要依據。
內政部指出,這份指引參考國際實務經驗研擬,內容涵蓋三大面向,包括「避難位置選擇」、「防護姿勢」與「行動指引」,建議民衆在避難時,儘可能遠離外牆、門窗以及易碎或危險物品,優先選擇與爆炸源之間隔有兩道牆以上的室內空間作爲掩蔽處所。
若來不及進入建築物或防空疏散避難設施,則應立即就地趴下、降低高度、背對爆炸方向,並用雙手保護頭部,以減少爆炸震波與飛散物造成的傷害。
此外,指引也針對各種場景訂出清楚指引。例如在室內,應就地避難並避免處於頂樓或臨近外牆;在戶外應迅速進入建築物,或利用涵洞、地下道作爲掩蔽空間;行駛途中:應立即靠邊停車下車避難,如無法離車則應壓低身體、保護頭部。
內政部強調,災難發生時往往瞬息萬變,民衆唯有平時瞭解並熟記正確避難方式,才能在關鍵時刻快速做出反應,保護自己與家人。
避難位置及防護姿勢指南。圖/內政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