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下修但不是全面!專家「買得起的才會跌」:蛋黃區上億老屋連賣都不賣

房市示意圖。記者遊智文/攝影

我以前也以爲房子會不會跌,就是看市場好不好,但後來接觸越多案例,越發現跌的不是整個市場,而是撐不住、轉不掉、沒人接手的產品。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個學生在兩年前預售熱潮的時候,買了一間熱門地段旁邊的預售屋,不是蛋黃、是蛋白,當時建案打着明星學區+捷運旁5分鐘到百貨的口號,熱銷秒殺,紅單轉手還能賺幾十萬。

他也跟着衝了,想說現在不搶以後買不起,結果現在交屋在即才發現社區坪數很小、公設比高、沒有學區資格、不是捷運共構、附近生活機能不成熟,屋主一堆人準備轉售,但根本賣不掉。

這類產品最危險,因爲它不是不能住,而是當初買的期待根本就不是自住。

當時大家都想着先買後轉手賺價差,但預售本質就是一場「用未來兌現現在信心」的遊戲,如果信心一破或市場轉弱,最先撐不住的,就是根本沒打算長期持有的那種房。

所以真正會跌的,不是臺北蛋黃、不是市區稀缺產品,而是那些沒人想住、也沒人想接手的投資型預售屋。

講難聽一點,就是買得起的那一間,才最有可能撐不住。而那些房價動不動上億的市區老屋,反而根本沒人賣,也跌不下來。

我想說,不是不能買預售,而是要搞清楚:

因爲會跌的不是房價,而是信心。

◎本文內容已獲 張希希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