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斷鏈 日抗生素原料欲脫中
抗生素又名抗菌藥,主要用途有抑菌作用或殺菌作用,若無抗生素,便無法進行細菌感染的治療和手術。原料藥則是指一種經物理、化學處理或生物技術過程製造所得,具藥理作用之活性物或成分,常用於藥品、生物藥品或生物技術產品之製造。
日經新聞報導,目前抗生素的終端產品是在日本生產,但國產抗生素原料藥,因成本效益不佳而逐漸從市場上消失,導致日本完全依賴外國產品。手術中常用的β-內醯胺類抗生素的原料藥,100%從中國大陸進口。2019年中國大陸一家工廠停產,日本出現抗生素短缺,導致部分手術延遲。
日本政府爲迴應國內醫療界確保供應穩定的呼聲,2022年頒佈「經濟安全促進法」,將四種β-內醯胺類抗生素,指定爲特定關鍵物質。
目前日本多家制藥商正在國內投資製造原料藥的生產設備。日本厚生勞動省決定以550億日圓,補貼明治控股旗下的「明治精化製藥」,以及總部位於大阪的日本大型製藥公司「鹽野義製藥」所主導的兩項計劃。
報導稱,日本國產原料藥預計2025會計年度開始供應,但在價格上很可能無法與低成本、大批生產的中國供應商抗衡。日本製藥商可能認爲沒有利潤可圖而退出,因此日本政府正研議向原料藥生產商和製藥廠提供補貼,並制定一項由政府以固定價格購買原料藥的計劃,一個部級專家小組將研擬具體細節。新計劃最快將於2024會計年度啓動。
除了日本採取預防措施,美國2023年宣佈「國防生產法」,擴大對國內生產關鍵藥品的投資。英國爲研發抗生素,2024年啓動向製藥商支付固定報酬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