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中國洗產地!郭智輝鬆口將上修MIT35%加值比 罰金一半當檢舉獎金
▲防堵中國洗產地,郭智輝表示,將強化MIT認定標準,並增加吹哨者獎金。(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趙蔡州/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對等關稅後,引發全球多國爭相談判,其中「中國產品洗產地」議題是美方關切重點之一。對此,經濟部長郭智輝23日在立法院表示,未來會逐步強化臺灣製造認定標準,產品的臺灣加值達35%就算臺灣製造的規定也會研議上調,針對檢舉廠商出進口不實,將研議把罰金的一半提撥作爲檢舉獎金。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23日邀請郭智輝報告「美國實施進口產品國安調查對我國產業之影響及因應之道」。民進黨立委鍾佳濱質詢時表示,美方十分關切中國產品透過第三地洗產地的問題,過往光電板、汽車零組件都是洗產地的高風險產品之一,質疑中國光電板、汽車零組件是否有洗產地進入臺灣的情況。
針對光電板洗產地的問題,能源署代理署長李君禮指出,已建立妥善的防堵機制,目前已沒有此情況。至於中國汽車零組件洗產地問題,產發署署長邱求慧回答,政府已逐步導入管理機制進行防堵,要求汽車中的零組件必須有一定比例在臺灣生產,第一年是15%,未來會逐步增加到35%。
鍾佳濱再指出,根據我國現行的法律規定,只要產品的臺灣加值達35%即可標示MIT,但美國對進口產品的認定是,只要產品含有的中國成分達35%就是中國製,若一輛汽車的中國製零組件、臺灣制零組件各佔一半,在我國認定是臺灣制,在美國卻會變成中國製,臺灣恐踩「洗產地」紅線。
對此,郭智輝表示,會建議業者主動與美方客戶溝通,透過美國海關預審機制確認原產地,降低貿易風險。他還說,經濟部正在推動非紅供應鏈,未來汽車也會比照電子資通類產品排除中國來源,現在35%臺灣加值的規定也會研議上調,同時中國成分也會限制在35%以下。
鍾佳濱接着指出,針對防堵洗產地的執行面,根據現行《貿易法》相關檢舉規定,吹哨者檢舉廠商出進口不實,只會發給「獎勵狀」鼓勵,質疑是否誘因不足。郭智輝迴應,經濟部正在考慮將檢舉罰款中的一半提撥作爲獎金,希望能以增加誘因的方式強化市場監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