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經濟泡沫崩盤後,傢俱行業開始崩塌
短短几天,又一家裝巨頭轟然倒塌。
7 月 17 日,一則 “靚家居創始人曾育周墜樓身亡” 的流言,在圈子裡不脛而走。
但是圈子外的很多人還毫無察覺,7 月 18 日中午,靚家居的直播間仍在積極推銷其 “煥新家裝節” 活動,看上去也好好的。
沒過幾天,7 月 21 日,靚家居微信公衆號發佈了債權登記公告,稱靚家居相關公司於 2025 年 7 月 18 日宣佈停止經營,請各債權人前往對應公司聯絡點登記債權。
而靚家居總部,已經人去樓空,外面圍滿了與靚家居籤合同、如今已經停工的業主,前來討個說法。
創立二十多年、擁有上百家門店的家居巨頭,五天內倒下,靚家居慘淡謝幕,在家居產業裡不是孤例。
甚至本月內,就有兩位家居巨頭掌舵人墜樓。
在 “曾育周墜樓身亡” 流言傳開十天後,又傳出居然智家董事長汪林朋墜樓身亡的消息。
一、行業領袖接連出事
2025 年,家居行業進入艱難時刻。
先是 5 月 16 日,紅星美凱龍實際控制人車建新被採取留置措施。據紅星新聞報道,此次調查或與其早年在雲南拿地的問題有關。
車建新是家居行業的傳奇人物,從常州的一個小木匠起步,一路打造出紅星美凱龍這個家居賣場帝國,巔峰時身家超過 600 億,多次登頂 “中國家居首富”。
兩個月後,7 月 24 日,成都家居賣場巨頭富森美髮布公告,其創始人、董事長劉兵因個人原因被監察機關留置。
劉兵和車建新、汪林朋並稱家居賣場 “三巨頭”,他被稱爲 “最佛系” 的家居老闆。20 年來,富森美只在成都開了兩家店,卻憑藉着穩健的經營,年利潤高達 7 億,租金回報率超過 10%,被業界稱爲 “包租王”。
在這之前,劉兵給人的印象一直是低調、保守、剋制。但在行業大環境的衝擊下,即使是最穩健的他,也沒能獨善其身。
僅僅三天後,7 月 27 日,居然智家董事長汪林朋墜樓身亡的消息傳出。
據中國房地產報報道,居然智家內部人士證實了該消息,“是今早離開的,現在還在調查中,但具體細節尚未公開。”
居然智家在 7 月 28 日晚發佈公告,稱公司實控人、董事長兼 CEO 汪林朋在家中不幸身故,並未透露具體原因。
而就在 5 天前,7 月 23 日,居然智家剛發佈公告,汪林朋已解除留置,變更爲責令候查措施,回到工作崗位正常履職。
從被留置調查到墜樓身亡,汪林朋的命運在短短几個月內發生了巨大轉折。
回溯到今年 4 月 18 日,居然智家公告稱汪林朋被武漢市江漢區監察委員會立案調查並採取留置措施。當時,居然智家強調公司經營正常,但消息一出,還是引發了資本市場的震動。
汪林朋被留置的具體原因並未公開披露,但結合行業背景和公開信息,或與多重爭議相關。汪林朋有着 “雙重身份”,曾是國家商業部體制內幹部,後來成爲上市公司掌舵者,在政商兩界頻繁穿梭。
汪林朋掌舵的居然智家,一直面臨 “發展靠舉債,利潤全分紅” 的質疑。公司的轉型之路也並不順利,智能家居業務投入巨大但回報有限,線上平臺 “洞窩” 未能有效對衝線下賣場的萎縮。
在不到 4 個月的時間裡,汪林朋從被留置到墜亡,他的離去,給居然智家留下了諸多未解之謎,也讓家居行業的未來更加撲朔迷離。
而在汪林朋墜樓的十天前,7 月 17 日凌晨,廣州靚家居的創始人曾育周從辦公樓一躍而下。
前一天,他還在公司微信羣留言:“我對不起大家。” 再往前,他在朋友圈寫下:“沒有退路,堅持就是勝利 。”
曾育周被稱爲 “整裝校長”,是廣州家裝圈的精神領袖。他出身貧寒,靠搬磚起家,一手建立起靚家居這個家裝帝國,還創造了 “按平米計價” 的整裝新模式。
在行業的黃金時代,靚家居一路高歌猛進,門店數量一度超過 160 家。但從 2024 年起,隨着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靚家居資金鍊吃緊,門店接單量驟降,大量應收賬款積壓。2025 年初,付款週期拉長至六個月,供應商集體催債。
7 月,靚家居正式進入破產清算程序。曾經輝煌一時的家裝巨頭,就此落幕。
二、家居行業的黃金時代
曾幾何時,家居行業也是一片繁榮景象。
從 2009 年開始,中國房地產市場進入高速增長期,商品房銷售面積逐年攀升。每一套新房的交付,都意味着一次大規模的家裝、傢俱、建材採購,家居行業迎來了屬於自己的 “黃金十年”。
在這期間,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富森美等家居賣場巨頭迅速崛起,歐派、索菲亞、尚品宅配等定製家居企業也發展得如火如荼。佛山、成都、濟南等地形成了成熟的家居產業帶,成爲 “中國製造” 的典範。
以佛山順德爲例,這裡是中國家居產業的核心區域,產業鏈上下游配套齊全,生產一個衣櫃,從最基礎的釘子到板材,都能在本地解決。“設計、打樣、下單” 一氣呵成,高效的產業協同讓佛山成爲 “定製家居第一城”,產品暢銷國內外。
資本也紛紛涌入這個充滿潛力的行業。2017 年,定製家居企業掀起上市潮,歐派家居、索菲亞、志邦家居、尚品宅配等企業先後登陸資本市場,一批家居行業的企業家登上福布斯富豪榜,風光無限。
2019 年,居然之家更是完成了一次 “蛇吞象” 式的借殼上市,估值一度突破 800 億,成爲家居行業的資本傳奇。
那時候的家居行業,可謂是春風得意馬蹄疾,行業內的從業者們,都對未來充滿了無限憧憬。
三、盛極而衰的行業悲歌
但繁華過後,往往是落寞。
隨着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持續深入,2021 年,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達到 17.94 億平方米的峰值後,開始掉頭向下。到 2024 年,這一數字降至 9.6 億平方米,相比 2021 年近乎腰斬。
家居行業作爲房地產的下游產業,與房地產市場緊密捆綁,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對家居行業的衝擊是致命的。
據國家統計局與中家協數據顯示,2025 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傢俱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1.8%,但利潤卻下降了 40.1%,利潤率僅爲 2.5%,創下近十年新低。這意味着,企業雖然在努力擴大銷售規模,但利潤卻越來越薄,甚至陷入虧損的境地。
全國範圍內,大量家居門店空置,建材城冷冷清清。曾經熱鬧非凡的家居賣場,如今門可羅雀,不少區域貼出了 “十年包租”“租金減半” 的招租廣告,卻依然無人問津。
即使是行業內的龍頭企業,也難以抵擋這股寒意。
紅星美凱龍,這個曾經的家居賣場 “航母”,2025 年第一季度資產負債率高達 58.06%,債務總額達到 676.54 億元。旗下的長沙韶山店,這家 2005 年開業、曾經日均客流破萬的老牌商場,也在 6 月底正式閉店,人去樓空,徒留一片蕭條。
居然智家也面臨着嚴峻的挑戰。爲了尋求轉型,居然智家在 2024 年更名爲 “居然智家”,大力押注智能家居領域,三年來投入超過 40 億元。但新業務的毛利率僅爲 15%,遠低於傳統業務的 63%,收入佔比也不足 12%,投入產出嚴重失衡。
線上平臺 “洞窩” 的發展也未達預期,未能有效彌補線下賣場萎縮帶來的損失。再加上爲了留住商戶,居然智家實施租金減免政策,進一步壓縮了公司的收入空間。
而那些曾經快速擴張的家裝企業,在市場寒冬中更是舉步維艱。
以靚家居爲例,前些年採取了 “低毛利換規模” 的激進擴張策略,門店數量迅速增加。但這種擴張模式,在房地產市場下行的衝擊下,弊端盡顯。
靚家居過半業務依賴毛坯房整裝,新房銷售不景氣,房企資金鍊緊張、交房延期頻發,直接導致靚家居的主營業務大幅萎縮。而大量門店的運營成本、員工工資等剛性支出,讓公司的財務壓力與日俱增。
爲了吸引客戶,靚家居在直播間推出各種低價套餐,如 “688 全包”“0 元設計” 等,但這些營銷策略並未帶來預期的業績增長,反而進一步加劇了公司的虧損。
資金鍊斷裂的危機,如同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在靚家居的頭頂。最終,在內外交困之下,靚家居轟然倒塌,創始人曾育周也選擇了以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四、行業崩塌下的衆生相
家居行業的崩塌,影響的不僅僅是那些行業巨頭和企業老闆,更有無數身處其中的小人物。
走進曾經熱鬧非凡的佛山順德家居產業帶,如今看到的是一片蕭條景象。廠房空置,機器停止運轉,裁員的消息不絕於耳。
一位板材廠老闆無奈地嘆息:“今年我們廠一年接的訂單,還不如 2021 年一個月的。” 訂單減少,收入銳減,爲了維持工廠運轉,他不得不削減成本,裁員、降薪成了無奈之舉,但即便如此,工廠的生存前景依然黯淡。
一家做五金配件的工廠負責人也大倒苦水,他的客戶不是破產就是停產:“以前年初排產能排到國慶,現在根本不排,先活着再說。” 在市場的寒冬中,他只能苦苦支撐,期盼着行業能有回暖的一天。
不僅是工廠,家裝平臺也紛紛陷入困境。
被稱爲 “家裝第一股” 的東易日盛,在北京總部清空辦公室,資產被司法拍賣;字節跳動旗下的 “住好家” 項目停擺;貝殼的 “聖都裝飾” 停止接單;“住範兒” 暴雷,用戶維權不斷……
家裝行業的信任危機全面爆發,消費者不敢輕易交錢裝修,“交錢裝房就像買彩票”“大品牌也靠不住”,成爲了消費者心中的無奈之語。
平臺難做,工人的日子更不好過。一位廣州的包工頭說:“現在一個月做兩單就是好月,前幾年一月幹十幾單。” 收入大幅減少,讓許多工人的生活陷入困境,爲了生計,他們不得不四處尋找零散的活兒,甚至轉行去做其他工作。
曾經靠 “低價引流 + 高價增項” 模式賺得盆滿鉢滿的整裝公司,如今也失去了市場。消費者變得更加謹慎和理性,不再輕易相信那些營銷套路,整裝公司的流量大幅下滑,經營難以爲繼。
就連靠裝修筆記引流的小紅書家居 KOL,也開始紛紛轉行,做起了寵物、美妝甚至出海諮詢等其他領域的內容。在行業的寒冬中,他們也不得不爲自己尋找新的出路。
五、行業的未來在哪裡?
家居行業的寒冬,似乎還看不到盡頭。但在危機之中,也並非沒有一絲曙光。
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房地產市場的增量在減少,但存量房市場依然龐大。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居住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舊房改造、局部翻新等需求逐漸顯現。家居企業如果能夠抓住這一市場趨勢,調整業務結構,或許能夠找到新的增長點。
同時,智能家居、健康家居等新興領域,也被視爲家居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智能家居產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能夠爲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舒適、智能的生活體驗。而健康家居概念的興起,也符合當下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
但要實現轉型,並非易事。家居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研發、技術升級和市場推廣,還需要培養專業的人才,調整經營策略。在當前行業整體資金緊張、市場信心不足的情況下,這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此外,家居行業也需要重建消費者的信任。通過規範行業標準、加強質量監管、提高服務水平等方式,讓消費者重新相信家居企業,願意爲家居產品和服務買單。
對於那些陷入困境的企業來說,如何妥善處理債務問題、員工安置問題,也是亟待解決的難題。在行業的洗牌過程中,一些企業或許會被淘汰,但也有一些企業能夠通過自救、重組等方式,頑強地生存下來,等待行業復甦的那一天。
家居行業,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未來的路,充滿了不確定性,但也孕育着無限的可能。只是,在這場行業的大變革中,又有多少企業能夠成功突圍,又有多少家庭的裝修夢想能夠重新起航,一切,都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