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承壓下住宅規範升級,跨國企業看好中國千億級隔聲市場

“中國的隔聲材料市場規模是千億級別的。”

在5月12日舉行的上海(長三角)明日好房系列活動之“聲動未來—2025住宅聲學新技術論壇”上,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聲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閆國軍告訴第一財經,雖然房地產行業整體仍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但對於聲學領域而言,是明確呈現上升趨勢的。這與中國依然龐大的新建住宅和存量住宅有關,也受到了最新落地的住宅規範的影響。

自今年5月1日起,《住宅項目規範》(GB55038-2025)作爲強制性工程建設標準正式實施,對住宅隔聲性能提出了系統性要求。

閆國軍初步估算,原本在房地產開發出現拐點前,我國每年新建的商品房面積將近18億平方米,其中,真正把聲學做好並符合要求的,沒有官方數據,可能連1億平方米都不到。而隨着新的住房規範發佈,強制標準要求提高,我國每年新建的商品房面積即使降至6億~7億平方米,要求全部提升住宅隔聲,相關市場的需求也一定會越來越大。

另一方面,從存量房的角度而言,我國現在存量商品房的面積達400多億平方米,不管是按50年還是按70年的使用壽命來計算,每年存量房的更新量也接近10億平方米,因此,即使按照10億平方米可以循環起來的量來計算,這部分都要做隔聲改造的話,市場也是足夠大的。

在這樣的市場規模和潛力之下,住房隔聲領域也成爲了跨國企業,尤其是上游材料領域看重的中國機遇。

住宅隔音是第一痛點

面對房地產的轉型壓力,國際住宅隔聲認證公司Robust Details CEO湯普森(JohnThompson)在上述12日的活動上對第一財經表示,全球的房地產市場發展本身就是一個上下波動的週期,因此面對房地產的下行挑戰,最好的應對方式是建立品質更高的產品,靠房屋的品質取勝,“好的房子終歸會打敗低落的市場行情”。而在追求更高的品質中,隔聲成爲越來越受關注的因素。

在此前的國新辦發佈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表示,前一段時間住建部徵求人民羣衆對住房建設的要求,結果顯示隔音問題排第一。而建設“好房子”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目前我國的住房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現在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已經超過40平方米,人民羣衆對住房的功能、質量有了新期待。

近年來,我國政府對住宅隔音性能的重視程度顯著提升。一系列政策法規的密集出臺,逐漸構建了從國家到地方的完整政策體系。

閆國軍表示,除了《住宅項目規範》對聲環境提出了強制性要求,我國自去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綠色建築評價標準,對於住宅建築的隔聲性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對於二星級和三星級綠色住宅建築在隔聲性上設置了一票否決,其隔聲性能包括空氣聲隔聲性能和撞擊聲隔聲性能。

“以撞擊聲隔聲性能爲例,在現行的《住宅項目規範》出臺之前,國家的強制要求是75分貝以下,還允許毛坯交房時放寬至80分貝以下。但如今的強制性要求是提高到65分貝以下。65分貝原來是綠建標準的最高要求,現在變成了國家的強制要求。”他解釋稱,2024版的綠色建築評價標準,則規定二星級綠色建築的樓板撞擊聲應在60分貝以下,三星級則達55分貝以下,從數據來看,目前對三星級綠色建築的標準較原來的強制性標準,提高了20~25分貝的水平,改善是相當明顯的。

閆國軍說,在強制性住房規範和綠色標準的基礎上,建築行業從2023年開始也逐漸引入了住宅建築的評價。因此,不管是強制性規範還是執行或評價標準,都在不斷提升住房的隔聲性能。

另一方面,隨着我國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費觀念轉變,購房者對居住品質的關注度顯著提升。調查顯示,超過70%的受訪者對居住環境中噪聲干擾、隔音差等問題的改善需求最爲強烈,這一比例在所有房屋質量問題中居首位。

可以說,隨着綠色建築、超低能耗與健康住宅理念的普及,良好的隔音技術已成爲“好房子”標準體系的重要一環,這也推動着建築行業從材料、工藝、設計和管理等多個維度進行創新突破,進一步提升住宅內外部聲環境水平。

跨國企業跨界轉型

作爲全球性特殊及特種化學品製造和銷售企業,亨斯邁近年來開始跨界進入下游建築領域,並且推動實現從保溫到隔聲,再到整體解決方案的轉變。

“好的解決方案肯定離不開好材料。”亨斯邁聚氨酯事業部亞太區戰略市場總監李濤在12日的採訪中表示,全世界每4輛汽車,其中有1輛汽車使用了亨斯邁的隔聲降噪材料。而和汽車一樣,房子也是一個空間的概念,而且要處理內外部的噪音非常複雜。通過和奔馳等汽車品牌的合作,他們研發了汽車應用上的一系列隔聲降噪解決方案,包括吸音、減震、阻尼等,接下來也希望將相應的解決方案加大力度向建築領域推廣應用,“過去幾年我們這方面的研發投入大幅增加,這也成爲我們在中國、亞太乃至全球的重要戰略方向”。

湯普森提出,從市場空間來說,中國有着非常大的市場潛力和可能性。一方面,中國和英國在人口、面積等因素上的差異,導致了二者需求的不同。另一方面,通過前期的分析發現,在過去20年裡,中國的新增建築量遠遠大於英國,因此也有着更大的市場需求和動力來推動新建住房的升級。就城市更新而言,中國更是有着巨大的存量市場,終歸有一部分需要考慮如何改善。因此,他們對於加碼投資中國保持開放態度。從專業技術上來說,Robust Details有能力也希望爲中國的建築隔聲市場提供賦能。

目前,亨斯邁建築聲學系統解決方案已在上海的住宅項目中應用,並獲得Robust Details的國際認證,爲行業提供了技術樣本。

閆國軍表示,隨着國家標準和市場應用規模的提高,整個行業將會研發出更多高性能、低成本的隔聲產品,“在早期做第一批住宅鉑金級項目的時候,我們測試下來的增量成本大約是每平方米100元,隨着市場更大規模的推廣,成本還會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