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每月差8千、利息差40萬...本息或本金好?內行分析:40萬是小錢

房貸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多數人買房之後就需要開始負擔房貸,而房貸又可以分爲「本息」、「本金」兩種方式償還。一名網友在DCARD上發文詢問意見,應該選擇本息或是本金還款會比較好?

原PO表示,家人推薦她要用本金平均攤還,這樣總共需要償還的利息少了約40萬,但她略有猶豫,因爲這樣每月須要償還的房貸就相差約8千元,對於剛買房的她來說負擔稍重一些,所以發文詢問其他網友的意見。

貼文下吸引不少留言回覆,「我是本息,每月定額比較方便理財,初期壓力不用那麼大,我還選可以另外還本金的,有多的錢再另外加還」、「房貸常見是「本息」,本息適合給固定月收入的人使用。而資金比較充裕則可選擇「本金」,但實務上少見,畢竟大多數人付完頭期後,資金都不充裕」、「我選本息,本息的初期還款壓力小(貸款交屋還有裝潢等費用),如果真的很在意利息多40萬,寬裕之後(大概3-5年後)有多的閒錢還是可以先還,比較彈性」。

另外也有網友分析解釋債務與通膨間的相互關係,「假設在50年前你手上擁有1000萬,那麼你可能是當時的有錢人,如今到了現在可能連一棟房都買不起。那麼可以假設50年後的1000萬可以買的東西就更少了,這就是通貨膨脹基本原理。

本金攤還繳的每期金額比較多,最終付出的金額比較少;本息攤還繳的每期金額比較少,最終付出的金額比較多(原PO說的利息),但由通膨原理得知,隨着時間,購買力確實會下降,當然你的債務(即貸款)也是。而人一生通常很少會有把房貸還完,因爲中間你可能就賣掉了,所以我會盡量把資產留在身邊,無論是要投資股市或是把這筆錢拿去買現在纔買的起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