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間見極致工藝 「Bard's Whisper 吟遊詩人的呢喃」在朱雀羽翼刻下200小時匠心

圖/TASTE 品味志提供

在鐘錶工業已然全球化的今日,臺灣品牌如何以獨立姿態在國際舞臺留下足跡?自 2015 年成立以來,「吟遊詩人的呢喃(Bard's Whisper,簡稱BW)」始終將「臺灣製造」視爲核心精神,十年間從飾品設計一路進化至高級機械腕錶創作。2025 年,BW 以東儀萬象表《朱雀》爲十週年代表作,將東方神話與瑞士機芯、金屬微雕與珠寶鑲嵌交織出獨有的藝術語彙。從臺南老廠的手繪圖紙到日內瓦大賞的國際角逐,這不僅是一隻腕錶的故事,更是臺灣工藝如何在世界表壇大放異彩、振翅高飛。

2015 年,張森傑以日本線導遊的身份創立 BW 時,或許未曾想過,多年後會在國際舞臺嶄露頭角。品牌初期專注於天然石與金屬結合的串珠手環,藉由飾品表達一種內在的精神性與詩意。隨着市場成熟與自我探索,BW 將創作轉向更高挑戰的機械腕錶,以時間爲語言,重新定義「可佩戴的藝術」。

圖/TASTE 品味志提供

圖/TASTE 品味志提供

十年來,「吟遊詩人的呢喃」從天然石串珠飾品逐步走向機械時計的深水區。張森傑坦言,這段歷程既是夢想的延續,也是文化自信的養成。「我們稱每件作品爲『傳唱』,擁有它的人便是詩人。」這種帶有寓言色彩的敘事,讓每隻腕錶成爲精神寄託的媒介。《朱雀》延續此理念,將東方神獸的神秘意涵具象化爲腕上風景,爲品牌十週年寫下里程碑。

在東方文化裡,朱雀爲四象之一,象徵火與南方,亦代表夏季與再生之力,古籍《楚辭》記載:「飛朱鳥使先驅兮,駕太一之象輿」,賦予其精神引領與超越凡俗的意涵。BW 將這一古老意象化爲可觸可見的藝術作品,透過黃銅或純銀的微雕工藝,細膩刻畫出羽翼的層次,最高規格款更導入珠寶鑲嵌,使面盤如同立體雕塑,僅雕刻便需耗時超過 200 小時。

圖/TASTE 品味志提供

圖/TASTE 品味志提供

BW 的製表模式自成一格,採用「聯名共同創作」的方式,讓近四十位職人的巧思在每一隻時計中相互碰撞與融合。3D 建模由賈龍樨擔綱,這位曾是模型界指標「GKANDMAKE」站長的設計師,運用多層分段微縮技術,雕塑出宛如金屬羽翼的立體表面,爲朱雀注入雕塑般的靈動氣息。金雕與珠寶鑲嵌則由自九歲便在家族工坊習藝、擁有三十餘年經驗的倪聖翔師傅操刀,他以極致繁複的手工雕琢,讓每道羽紋與寶石都蘊含故事。

品牌標誌性的「微型金屬雕刻」與「純手工微繪」工藝在這枚作品中再度升級,純銀款更首次導入珠寶鑲嵌,僅金屬微雕便需耗時超過兩百小時,羽毛的細緻紋理在光影間流轉,展現多年積累的工藝精進,唯有近距離細看,方能體會其中的精微與溫度。

圖/TASTE 品味志提供

圖/TASTE 品味志提供

這場跨越設計、鑄造、鑲嵌與組裝的集體創作,不僅讓消費者看見「作品背後的人」,也讓參與其中的職人獲得市場認同與創作動能。這是一種合作即共創、創作即永續的實踐。值得一提的是,《朱雀》的錶殼出自 1955 年創立的臺南老廠信輝精密工業之手,這家至今仍沿用 Windows XP 與手繪圖紙進行製程的工坊,在大馬士革鋼等特殊材質的加工上,展現出超越現代 CNC 的細膩。

今年 BW 更以先前的作品《美杜莎之歌》參戰被譽爲「鐘錶界奧斯卡」的日內瓦鐘錶大賞(GPHG),角逐最佳挑戰獎(Challenge Watch Prize)。此獎項表彰兼具設計、工藝與親民價格的時計,來自臺灣的作品將與全球 47 件參賽時計同場競技。

BW 選擇在腕錶這一方寸之地延續古老的微雕技藝,其精神與故宮典藏的微雕藝術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從歷代宮廷匠人將萬字經文鐫刻於米粒之上,到今日職人將朱雀羽翼的紋理細膩地刻進金屬錶盤,這種將宏大意象壓縮於極小載體的創作,本質上都是對人類極限的挑戰。而這不只是 BW 的挑戰,更是整個臺灣工藝文化的榮耀,代表着臺灣製表正式在世界鐘錶版圖留下令人屏息讚歎的迴響。

※本文由《TASTE 品味志》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