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聖嬰訊號增強 氣象粉專:秋颱影響臺灣機率增豪雨致災風險高
中央氣象署指出,反聖嬰類似年,秋臺影響臺灣機率接近正常,但發展區域更靠近臺灣,應變影響時間相對短,今年預估會有1到2個秋臺,秋臺容易伴隨東北季風產生共伴影響,民衆須留意。本報資料照片
氣象粉專「林老師氣象站」今天指出,反聖嬰訊號增強中。對臺灣天氣可能影響就是,根據過去歷史事件統計分析,反聖嬰現象發生時,當年臺灣秋季在東北部及東部的降雨量也會增多;冬天到隔年春季的氣溫也會比氣候平均值來的低,發生的機率約在6成左右。
「林老師氣象站」指出,美國國家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今年8月最新研究指出,根據目前最新氣候預報模式模擬結果,自9月開始,發生反聖嬰的訊號愈來愈強。尤其,在今年10至12月,反聖嬰發生的可能性趨近於60%;且可持續到明年的1月(發生機率都在50%以上),隨後再逐步下降,最後恢復中性正常。
根據過去反聖嬰年的氣候特徵顯示,「林老師氣象站」指出,若發生在秋天時,颱風生成的位置較爲偏西,尤其在秋臺與環境的東北季風相結合共伴下,影響臺灣與南海地區的機率增加,局部地區豪雨致災風險高,2008年的辛樂克及薔蜜颱風就是重要的例子,需特別關注追蹤。
中央氣象署29日舉行秋季展望記者會,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黃椿喜指出,目前西北太平洋呈現西暖冬冷趨勢,有隱約反聖嬰逐漸發展趨勢,預料秋季到冬季將達到反聖嬰程度,冬季、春季機率才瞬速下降、迴歸正常。不過他強調,聖嬰預測有不確定性,須隨時更新最新資訊。預估秋季可能有1到2個颱風,若伴隨東北季風共伴效應,須留意雨勢較大。
黃椿喜表示,秋臺有兩種型態,一個是北轉直接影響臺灣機率偏高,另是偏南直接往南邊通過趨勢多,就過去反聖嬰年類似年來看,西北太平洋颱風發生次數將比正常值略少1到2個,鄰近臺灣的颱風則跟統計值相近;反聖嬰類似年,秋臺影響臺灣機率接近正常,但發展區域更靠近臺灣,應變影響時間相對短,預估會有1到2個秋臺,秋臺容易伴隨東北季風產生共伴影響,民衆須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