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皮凱蒂:21世紀的資本
2014 年,托馬斯 · 皮凱蒂的《 21 世紀資本論》出版(法文版於前一年問世),這本長達 700 頁、滿是統計數據和方程式的論著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命運 —— 它成了暢銷書。保羅 · 克魯格曼稱其爲傑作,拉里 · 薩默斯認爲其作者當之無愧能獲諾貝爾獎。這本書完美地概括並延伸了一種常見的反資本主義宣傳敘事,這種敘事在伯尼 · 桑德斯的演講中以更粗糙的形式存在。
在皮凱蒂看來,隨着時間推移,資本主義會擴大貧富差距。近年來,抱怨聲不絕於耳,稱只有富人,尤其是超級富豪,才能從經濟增長中獲益。在皮凱蒂眼中,這並非當下環境的偶然現象,而是反映了資本主義發展的一條規律。這條規律就是著名的 r > g ,即資本回報率超過經濟增長率。獲得利息的資本家將在經濟增長的收益中佔據越來越大的份額,貧富差距也會隨之擴大。有時,這種令人不安的趨勢會被遏制:戰爭和革命會減緩資本積累,促進平等。但總體的不平等趨勢顯而易見,需要通過高額的收入稅和財富稅來加以控制。
皮凱蒂對資本主義的描述並非沒有受到挑戰,《反皮凱蒂》一書就彙集了許多對其最爲重要的批評。其中一個最有力的批評顯而易見:如果資本主義對窮人如此不利,那窮人的生活水平爲何會大幅提高呢?正如法國經濟記者讓 - 菲利普 · 德爾索爾所指出的:
“ 那些關注不平等的人似乎常常忘記一個歷史事實:市場經濟讓許多人變得富有,擺脫了貧困。這種影響在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 市場經濟讓部分人類擺脫貧困的速度,足以讓我們驚歎不已。 ” (第 5-7 頁)
著名人口統計學家兼經濟學家尼古拉斯 · 埃伯施塔特也提出了一個相關觀點:
“ 無論人們對我們這個時代的經濟不平等有何看法,物質力量顯然並非在無情且普遍地擴大當今人類生活水平的差距。事實上,從壽命和受教育年限來看,人類狀況如今無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平等。 ” (第 27 頁)
皮凱蒂可能會如何迴應呢?從他的書中可以明顯看出,他更關心的是貧富之間的差距,而非窮人所享有的生活質量。他很可能會說:
“ 誠然,如今的窮人大多不再生活在赤貧之中。然而,超級富豪擁有的財富比其他任何人都多得多。僅此一點就足以證明政府有必要採取糾正措施,徵收高額的收入稅和財富稅。 ”
但這會讓皮凱蒂面臨進一步的質疑:
爲什麼不平等是不好的呢?如果你過着不錯的生活,而其他人過得好得多,僅僅因爲這種不平等,你有什麼理由去抱怨呢?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但遺憾的是,《反皮凱蒂》一書並未對此加以探討。達龍 · 阿西莫格魯和詹姆斯 ·A. 羅賓遜在一篇內容密集的文章中寫道: “ 在一個少數家庭和個人變得異常富有的社會中,可能很難維持能爲廣大民衆創造分散政治權力的政治制度。 ” (第 174 頁)
僅從他們的評論來看,解決這個問題的更好辦法難道不是削弱國家權力,而非沒收財富嗎?但這並非我現在想探討的問題。問題在於,這些文章的作者都沒有探討平等的內在正義性。平等本身是好是壞?爲什麼?這些作者都回避了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在我們討論皮凱蒂提出的 r > g 是否能解釋不平等加劇之前,我們必須先問另一個問題:他是否證明了不平等實際上在加劇?如果沒有,那他的公式就無從解釋什麼了。
歷史學家菲利普 ·W. 馬格內斯和經濟學家羅伯特 ·P. 墨菲在一篇聯合論文中,對皮凱蒂關於不平等的統計證據進行了極具毀滅性的分析。他們幾乎指控皮凱蒂存在欺詐和欺騙行爲:
“ 我們發現的這些不一致之處在書中隨處可見,從對基本歷史事實的錯誤陳述,到在數據選擇和方法選擇上存在大量的政治扭曲和確認偏誤。例如,他在解釋資本主義的一個假設特徵時,使用共產主義的數據假設來強調其想要的趨勢線形狀,很難讓人對其中的學術性抱有好感。 ” (第 138 頁)
皮凱蒂的標誌性理論 ——r > g 公式,在本書作者們的筆下也同樣站不住腳。經濟學家蘭德爾 · 霍爾科姆運用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極力強調的一個觀點,剖析了皮凱蒂整個資本理論的研究方法。皮凱蒂筆下的資本回報彷彿是自動產生的:資本家只需進行投資,回報就會以固定的比率源源不斷地流入。但事實恰恰相反:
“ 資本並非只是賺取回報率,其所有者必須將資本用於生產活動,這個基本觀點在皮凱蒂分析其龐大的不平等數據集時毫無體現。皮凱蒂讓人覺得,從資本中獲取回報是一種被動的活動 …… 但資本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爲它能爲所有者帶來持續的收入,而只有當所有者將其用於生產活動時,它才能帶來這種收入流。 ” (第 209 頁)
皮凱蒂對經濟增長的本質存在誤解。他對資本家的收益頗有微詞,但如果沒有他們的投資,經濟增長就無從談起。他沿用了羅伯特 · 索洛的著名模型,該模型認爲技術變革而非資本積累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但正如米塞斯很久以前所指出的,貧困國家掌握的技術知識,遠遠超過了這些國家將這些知識付諸實踐的能力。這些國家需要的是更多的資本;而且,如果富裕國家想要繼續實現經濟增長,也需要增加投資。皮凱蒂那種以平等之名推行的沒收性政策,將會扼殺經濟增長和繁榮。(喬治 · 賴斯曼在其 2014 年出版的短篇著作《皮凱蒂的資本論》中,極爲有力地提出了這一反對皮凱蒂的基本觀點,該書未被收錄進本論文集。)
皮凱蒂可能會迴應說,即便資本家的投資確實促進了經濟增長,資本家也會將收益據爲己有,讓其他人得不到任何好處。經濟學家漢斯 - 維爾納 · 辛指出了這種思路的錯誤:
“ (皮凱蒂的)公式並不意味着財富增長快於經濟產出增長。只有當一個經濟體的儲蓄等於其資本收入總和,且經濟增長率與利率相同時,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但事實並非如此。相反,儲蓄一直小於所有資本收入的總和。富人會將其收入的相當一部分用於消費 …… 因此,財富增長率遠低於利率;利率超過經濟增長率這一事實,絕不意味着財富增長快於經濟增長。 ” (第 215-216 頁)
關於 r > g 的討論就到此爲止。
然而,假設有人接受了皮凱蒂的分析,並因此擔心資本家擁有的財富過多。正如邁克爾 · 坦納恰當地指出的那樣,皮凱蒂針對這一所謂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是行不通的。
“ 他似乎認爲,可以徵收 ‘ 沒收性稅收 ’ (他自己的話),而不會改變激勵機制,也不會抑制創新和財富創造。皮凱蒂的解決方案無疑會造就一個更平等的社會,但也會是一個極度貧窮的社會。 ” (第 58 頁)坦納建議,相反,爲什麼不通過將社會保障私有化來鼓勵更多人成爲資本家呢? “ 近年來提出的所有政策中,沒有哪項政策能比允許年輕工人通過個人賬戶投資一部分社會保障稅更能擴大資本所有權了。 ” (第 59 頁)但皮凱蒂對這類支持市場的提議毫無興趣。
《反皮凱蒂》中的文章讓尼古拉斯 · 勒科桑的觀點變得無可辯駁。正如路德維希 · 馮 · 米塞斯和羅伯特 · 諾齊克所指出的,皮凱蒂屬於那種 “ 知識分子 ” ,他們怨恨自由市場,因爲 “ 自由市場不認可他們自認爲應得的 ‘ 公平價值 ’” 。(第 48 頁)讀過這本書的人,將能免受皮凱蒂考慮不周的分析和政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