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共救國軍後裔請命 盼南海部隊英靈入祀太武山忠烈祠
反共救國軍後裔王國棟(左二)昨日向金門縣議員董森堡(左一)陳情,盼南海部隊英靈入祀太武山忠烈祠。圖/議員董森堡服務處提供
曾於金門溪邊村、烏坵島等地駐紮的南海部隊反共救國軍,在國共對峙時期負責東南沿海襲擾與敵後作戰,但數千名官兵犧牲至今未見於官方紀錄,也未入祀太武山忠烈祠,明天就金門縣春祭革命先烈暨國軍陣(公)亡將士祭典,反共救國軍後裔王國棟等人昨向金門縣議員董森堡陳情,要求將「南海部隊反共救國軍」列入春秋二祭祭文,以告慰英靈。
王國棟表示,他的父親王盛傳曾任反共救國軍南海部隊司令,該部隊過去以金門金湖鎮溪邊村爲訓練基地,並於73號鄭由整洋樓設立總部,成員在金門受訓後執行敵後作戰,這批官兵在惡劣環境下出生入死,數千人爲國捐軀,目前約有100多名確定軍籍,另有800多人尚待認證,這些陣亡將士至今未能進入忠烈祠祭祀名冊,甚至未曾在春秋二祭中被提及,讓後裔感到遺憾。
「金門都能辦兩岸和平超薦法會,卻遺忘真正捍衛國家的將士,這說不過去!」王國棟強調,家屬們的第一步訴求是將「南海部隊反共救國軍」名稱寫入春秋二祭祭文,接下來則希望提出具體名冊,正式入祀太武山忠烈祠。
據瞭解,反共救國軍成立於1949年,當時以游擊戰術襲擾中國東南沿海,成員多數來自福建、廣東等地,部分官兵後來落腳臺灣或金門,甚至隱姓埋名生活,該部隊性質特殊,長期不爲外界所知,直到近年纔有學者與後人陸續整理史料,試圖還原其歷史定位。根據中研院院士黃一農的研究,他的父親亦曾在南海部隊任職,顯示該部隊內部成員背景多元,且與金門歷史關聯深厚。
針對後裔的訴求,金門縣議員董森堡表示,他支持替反共救國軍爭取歷史定位,並承諾將協助向縣府與國防部、退輔會等單位反映意見,盼政府能正視這段歷史,讓英勇捐軀的將士獲得應有的尊崇。
得知南海部隊後人向金門縣議員董森堡陳情,縣府決定從善如流,將南海部隊反共救國軍納入祭文,希望撫慰陣亡將士之靈與其後輩的遺憾。
反共救國軍後裔王國棟(右)昨日前往金門縣議員董森堡(左)服務處陳情,要求將「南海部隊反共救國軍」列入春秋二祭祭文,以告慰英靈。圖/議員董森堡服務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