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頭暈莫輕忽 恐藏大病警訊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神經內科醫師盧韻如指出,頭暈成因多元,最常見有七大類,第一是內耳問題,例如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BPPV)和梅尼爾氏症,會造成短暫天旋地轉感;第二是神經系統疾病,包括腦中風、腦部腫瘤等,常伴隨語言障礙或肢體無力。
第三是心臟疾病,如心律不整、心衰竭;第四是血壓異常,不論高血壓或姿勢性低血壓都可能造成暈眩;第五是血液代謝異常,如貧血、低血糖、電解質失衡(缺鈉、缺鉀);第六是自律神經失調,壓力過大、焦慮情緒亦可能引發頭暈;最後是藥物副作用,某些降壓藥、降血糖藥、精神科藥物等可能引起暈眩。
盧韻如提醒,如果頭暈同時出現講話困難、口齒不清像含滷蛋,或是單側手腳麻痹無力、看東西出現雙重影像,需高度懷疑是腦中風,切勿拖延就醫。若頭暈合併劇烈頭痛、嘔吐、嗜睡、走路不穩,須留意是腦出血,可能在1到2小時內惡化,甚至昏迷;若合併胸悶、心悸、心跳加速,則可能是心律不整或其他心臟疾病。
另外,如果眩暈持續超過1個星期,且愈來愈嚴重,即使休息也無法緩解,應進行腦部影像檢查,確診是否爲小腦腫瘤或平衡中樞病變。
至於常見的良性陣發性眩暈,好發於過度勞累族羣、睡眠障礙、氣候溼冷有關,症狀雖非致命,發作時仍會感到天旋地轉,極度不適,發作時應儘快就醫,即時服藥並補足睡眠。
盧韻如強調,頭暈不是小毛病,可能是平衡系統的輕微失衡,也可能是大病的開始;若症狀不單純、反覆發作,或伴隨其他異常現象,應及早就醫,建議到神經內科或耳鼻喉科的「眩暈專門門診」,找出背後真正的原因,才能安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