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罷翻身 國民黨留校察看
(圖/本報系資料照)
綠營大罷免大潰敗後,國民黨高興一天就好,若想拿回中央執政權,除了要力保地方執政優勢,即將到來的主席選舉更是攸關藍營的政策走向,及能否維持在野黨合作氣勢的重要轉折。
面對反大罷免獲得基層支持,國民黨沒有鬆懈的權力,反而應以「留校察看」的戒慎恐懼心情看待此次民意付託,將之轉換成未來爭取更多民心的基礎。對此,國民黨應可從下列幾點着手。
首先,國內外評論大多將罷免失敗歸咎於「抗中保臺」失靈。然而,若單以這次罷免失利就論斷這張牌已經沒有市場,恐怕還太早。罷團將藍營立委訪問中國大陸無限上綱到「舔共賣臺」,卻對賴清德及陳菊曾有類似大陸行視若無睹,如此雙標確實激出藍營基本盤的投票率。
對此,國民黨必須思考,未來該如何推出既符合《中華民國憲法》、黨章並足以說服民衆的兩岸論述。這是國民黨無法推卸的責任,畢竟從各項民調來看,大多數國人雖不喜中共政權及其體制,但不排斥兩岸持續正常往來,進而尋機降低衝突風險、穩定雙邊關係。
在龐大民意支持下,國民黨對中共應採取不卑不亢的態度,該批判之處就發聲,但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最大不同,在於前者願遵循憲法之規定,扮演好穩定兩岸關係的中道力量角色。因此,國民黨務必讓選民清楚理解到,其兩岸路線的真實樣貌,讓民進黨沒有見縫插針的可趁之機,也才能扭轉被綠營惡意誤導的「親共」刻板印象。
其次,既然接下來藍白仍是主導立法院運作的最大力量,如何以問政表現爭取更多支持應是最迫切課題。要知道,這次大罷免會掀起驚濤駭浪,與藍白立委過去1年多的表現息息相關,若在野黨期待來年選舉能有更多斬獲,此時恰好是優雅轉身的機會。
如果藍白不檢討自身缺失,卻倚仗着大罷免後的光環依然故我,難保民意鐘擺不會再次向民進黨移動。別忘了,賴清德勢將把這次失利視爲個人恥辱,定會加大力度在接下來的選舉,替自己製造「加倍奉還」的機會,在野黨不能輕忽賴清德的鬥性。
與此同時,雖說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若國民黨和民衆黨能遞出橄欖枝,尋機與罷團對話、減少彼此誤解,也不失爲消弭社會分歧、促進團結的好方法。既然國民黨有意重返執政,與不同陣營的選民對話應該是第一步!
「謙受益、滿招損」是千古不變的名言,更是爲政之道的良方。能條理清晰論述政策、願放低身段跟基層同行的政黨,就愈有成功的機會。國民黨已歷經3次全國性大選失敗,好不容易能翻身成爲這屆國會最大黨,更該珍惜難得機遇,回報選民的支持。(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