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總理換人兩年第四次 政治失能恐讓債務更惡化

法國國民議會8日對總理白鬍(左)政府投下不信任票,總統馬克宏將會接受白鬍辭呈,這將是馬克宏12個月內尋找第四位總理。(美聯社)

法國總理白鬍領導的內閣未能通過國會的信任投票,總統馬克宏未來幾天將重新任命新總理組閣,將是他兩年內尋找的第五位總理,顯示法國正陷於政治失能的惡性循環,陷入更深的債務困境。

法國國民議會8日舉行信任投票,在577個席次中,有364名議員對政府投下不信任票,僅194名錶達信任。

總理白鬍9日正式遞出辭呈,而無論馬克宏選擇誰來接手,都需重組政府,並在嚴重分裂的國民議會中,設法通過預算。

白鬍曾提出440億歐元的撙節開支與增稅計劃,設法將法國2026年赤字佔經濟產值比率,由今年預期的5.4%縮減至4.6%。

根據白鬍,法國赤字爲歐元區中最高,債務在6月達到3.3兆歐元,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14%,且債務每秒增加5,000歐元,明年償債成本將攀抵750億歐元。

白鬍在投票前告訴議員,「你們或許有推翻政府的權力,但你們無法抹去現實」。

儘管法國債務佔GDP比率低於希臘的153%和義大利的138%,但在不計利息支出下,希、義均有可觀的預算盈餘。

在此同時,衡量政府借貸成本的法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在9日超越義大利10年期公債殖利率,爲歐元區成立以來首見。

兩者多年來日益靠近,顯示投資人對財政政策的疑慮,正在改寫歐元區的債市版圖。

信評機構惠譽12日將評估法國的主權債信,若評等遭調降,將阻礙法國以低成本舉債的能力,恐加劇其債務問題。

穆迪和標普全球評級公司也將在10月和11月,對法國主權債信進行評估。

法國債務逐漸膨脹的部分原因,來自新冠疫情和生活成本危機期間,政府大舉紓困、慷慨解囊。

法國財長隆巴德(Éric Lombard)表示,下任政府必須在10月7日前提出預算草案,新總理也得在12月底前,說服國民議會達成明年度預算共識。

馬克宏已重申將完成任期至2027年,並不會解散國會。其幕僚透露,馬克宏考慮的總理人選包括國防部長勒克努(Sébastien Lecornu)、司法部長達馬南(Gérald Darmanin)與財長隆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