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網評:網絡司法持續深化,網絡治理更加從容

(原標題:法治網評:網絡司法持續深化,網絡治理更加從容)

法治網評:網絡司法持續深化,網絡治理更加從容(來源:視頻綜合)

近日,《中國網絡法治發展報告(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發佈。這是首部以國家網信辦名義發佈的網絡法治領域綜合性年度報告,也是中國網絡法治發展系列年度報告的開篇,更是一份系統回顧、梳理和總結2024年我國網絡法治建設和發展的“全景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將依法治網作爲全面依法治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網絡法治是一個完整系統,既包括從法的運行層面的網絡立法、網絡執法、網絡司法和網絡守法等關鍵領域,也包含各方主體在網絡法治理念、思想及運用方面的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等重要內容。

網絡司法作爲網絡法治的重要一環,是檢驗或折射各方主體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效的重要抓手,2024年網絡司法持續深化成爲我國網絡法治建設和發展中的重要亮點。

深化網絡司法前瞻研究,更好應對新技術、新應用可能帶來的法治挑戰。面對洶涌而至的人工智能技術浪潮,聚焦人工智能技術保護、應用規範和糾紛應對等重要內容,最高人民法院在2024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課題中設置衆多課題予以關注,包括“涉人工智能糾紛司法應對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提供者侵權責任問題研究”“涉數字經濟司法問題研究”等,這凸顯了最高人民法院加強前瞻性政策預研,爲更好應對新技術、新應用普及可能帶來的全新法治挑戰做足政策研究儲備。

深化網絡司法政策制定,更好實現對各類網絡違法犯罪行爲的嚴厲打擊。《報告》聚焦網絡空間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等社會關注熱點問題,最高人民檢察院於2024年3月發佈5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指導性案例,明確網絡詐騙、利用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等案件的懲處原則和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要求;最高人民法院於2024年5月發佈《關於全面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見》,建立“三審合一”審判機制,貫通刑事、民事、行政一體追責機制。聚焦跨境電信網絡詐騙打擊治理重點問題,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於2024年7月聯合印發《關於辦理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針對利用網絡實施違法犯罪行爲的新情況、新問題和老難題,我國司法機關緊密配合,及時出臺一系列新司法政策、司法解釋予以應對,指導各地做好案件審理、權利保護和責任追究,引導社會各方守住依法用網底線,合力推進網絡犯罪綜合治理再上新臺階。

深化網絡司法機制完善,更好釋放司法效能守護網絡空間公平正義。爲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創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指示要求,穩步推進數字法院和數字檢察工作,2024年,我國法院積極提升數字化訴訟服務水平,提供跨域訴訟服務7918次,累計在線二審立案超37萬件;最高人民檢察院以“數字賦能監督、監督促進治理”,全面推進智能技術在檢察起訴工作中的深度應用,依託全國檢察機關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推廣活動及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平臺,共享有關模型30餘個,形成了對網絡銷售食品藥品、個人信息保護等多領域網絡違法犯罪的立體監督。通過對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應用,我國司法機關切實將數智技術轉化爲治理效能,提升辦案水平,織密網絡安全防護網,守護好網絡空間公平正義。

深化網絡案件依法辦理,更好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效果。2024年,我國法院審理了“網絡水軍實施流量造假案”“遊戲賬號和遊戲幣虛擬財產案”等多例新型互聯網案件。全國檢察機關起訴利用網絡實施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2400餘人,辦理個人信息保護及其他網絡治理領域公益訴訟案件5000餘件,有效保護了公民個人信息安全。針對數據、人工智能等相關糾紛和犯罪,我國司法機關通過典型案件辦理,形成司法裁判規則,迴應現實挑戰,彌補立法空白,既實現對合法權益保護,又嚴厲打擊各類犯罪,爲數據要素市場健康發展和人工智能技術規範應用提供有力支撐。

通過《報告》不難看出,面對各類網絡新技術、新應用催生的新矛盾、新糾紛以及新型違法犯罪行爲,我國從容不迫持續完善互聯網司法新模式加強網絡空間治理,立足當下、面向未來,堅持治罪和治理並舉,秉持規範和發展並重理念,在妥善審理各類糾紛案件和平衡保護各方合法權益的基礎上,持續加強和提升司法保障促進數字經濟和新質生產力健康發展能力和水平,努力在案件辦理、規則制定等方面實現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