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固本 邊貿興城——廣西憑祥創新涉外法治服務賦能高質量發展紀實
記者|王蓉
責編|李旭
通訊員|尚永江 羅瑪麗
正文共3088個字,預計閱讀需9分鐘▼
友誼關口岸,一輛輛滿載東盟水果的冷鏈貨車有序通關;中國東盟憑祥紅木國際商城內,涉外租賃糾紛當事雙方在專業調解後握手言和;跨境產業園區(涉外)法律服務工作站裡,工作人員正爲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作爲中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橋頭堡”,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憑祥市緊扣“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戰略目標,近年來,創新構建全週期涉外法治服務體系,賦能產業發展,爲邊境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協同聚力 構建法治服務新生態
近年來,素有“中國南大門”之稱的憑祥市堅持以法治賦能,全面構建法治服務新生態,在國家重點推進建設的沿邊臨港產業園之一的廣西憑祥產業園,創新探索出“產業+法治”融合發展模式,爲沿邊地區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範式。
2024年12月31日,廣西憑祥產業園法治園區正式揭牌,爲產業園區新添了一塊“法治試驗田”。作爲廣西首個公檢法司以及涉企重點部門法治資源下沉、開展一線服務的法治園區,其全鏈條法治保障機制區別於其他傳統園區。
走進法治園區,濃厚的法治文化氣息迎面而來。醒目的標語牆展示着園區的核心理念:“法治進園區 服務零距離”彰顯服務宗旨,“企業辦事‘最多跑一次’羣衆解憂‘最多跑一地’”體現改革決心,“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昭示努力方向……這些法治元素與園區內多個“爲企業辦事、爲羣衆解憂”的法律服務站室,共同構成獨特的“法治風景線”。
記者探訪發現,佔地約1500平方米的法治園區設有綜治中心、法律服務工作站、園區巡回法庭、警務室、憑祥市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企業服務中心等陣地。同時,根據產業需要特別打造了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招商協議審覈平臺、企業法務諮詢平臺、多元爭議化解平臺等十大惠企利民平臺。
“打造法治園區是全市整合政法資源護航產業發展的創新實踐。”憑祥市委政法委副書記蔣巧雲介紹,去年以來,憑祥市委政法委積極發揮組織優勢,整合公檢法司及法學會等單位最優法治資源,選派骨幹力量駐點辦公,有效提升園區法治化水平,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
“將分散在各處的法治服務力量,派駐到需求旺盛的園區核心區,一方面打破過去公檢法司等陣地‘各自爲戰’、服務供給零散的局面,另一方面解決原來企業和羣衆‘多處投、多趟跑’的問題。”蔣巧雲表示。
事實上,法治園區帶來的協同效應遠不止於此。如今,綜治中心接收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體化服務、一攬子解決”;憑祥市人民法院憑祥產業園巡回法庭將司法服務送到園區裡,高效裁決定分止爭;崇左市人民檢察院派駐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崇左片區檢察室主動“問需求送服務”,爲企業提供“法治錦囊”;夏石邊境派出所駐憑祥產業園警務室前置警力,強化治安管理與風險預警;憑祥產業園區法律服務工作站整合律師、公證等資源,覆蓋全方位法律需求;憑祥市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輪值法學諮詢專家“坐診”,傾力提供法律諮詢服務……
數據顯示,法治園區自成立以來,已化解園區矛盾糾紛47起,化解成功率達100%,爲企業和羣衆辦理業務101件次,提出風險防範措施和法律建議45條。
“企業只進‘一扇門’,即可享受全方位的法治服務,得到園區企業廣泛好評。”蔣巧雲表示。
多元解紛 築牢邊境平安防線
憑祥浦寨作爲中越邊境線最大、最便利的邊境貿易區之一,長年吸引大量越南客商,黎友明(化名)便是其中一員。
不久前,他在浦寨口岸經歷了一場“特殊”調解——因租金糾紛與中國房東僵持不下時,憑祥市浦寨涉外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火速派出越南籍調解員和中國籍“雙語”調解員傾力協助,僅用3天便促成雙方和解。
這一高效解紛模式,正是憑祥創新涉外法治服務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憑祥市政法單位立足邊境實際,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着力健全完善法律風險預警防範和矛盾化解機制,通過設立全國首個邊境線上的涉外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中越法律服務(浦寨)工作站等多元解紛網絡,率先探索出具有憑祥特色的涉外矛盾糾紛化解新路徑。
紮根邊境31年的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全國勞動模範浦寨社區黨總支書記周梅初,帶領憑祥市廣東商會會員、憑祥市浙江商會會員以及來自越南的特邀調解員等團隊一起,成功化解大量涉外糾紛。
“解鈴還須繫鈴人,身邊人更能調解身邊事。”從事調解工作十餘年的周梅初深有感觸。在他擔任主任的涉外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裡,現有11名調解員,含3名越南籍特邀調解員。“他們精通越南語,且與越南籍客商具有天然的親近感,有時調解涉外糾紛,我說上一百句也抵不過他們說兩句。”
據周梅初介紹,調委會堅持“以外調外”“以商調商”原則,由越南客商和越南律師參與糾紛調解,累計化解跨國婚姻家庭矛盾、跨境水果貿易、跨境物流等涉外矛盾糾紛200餘件,調解成功率100%,有效維護了浦寨口岸的和諧穩定。
除此之外,憑祥市還全面推動“2中心2基地7大工作站”等涉外法治服務陣地提檔升級,爲中越兩國調解員、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提供陣地支撐。
“新清法律服務工作站設在越南口岸,與浦寨口岸的法律服務站形成站站聯動增效,爲跨境糾紛雙向選擇調解場地、調解團隊、調解方式提供強大支撐。”憑祥市司法局副局長劉瑩蘭告訴記者。
如今,憑祥市率先構建的全國首個“中國境內+越南境外”跨國聯合調解模式,已成爲邊境地區涉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示範樣板。
精準普法 擦亮法治化營商環境底色
日前,在憑祥市邊境出口加工產業園電商直播基地,一場聚焦“跨境電商海外知識產權保護及涉外法律風險規避”的專題講座,吸引80餘名企業代表參加。憑祥市司法局組織3名律師,圍繞跨境貿易合規、知識產權海關保護、RCEP關稅規則等熱點問題,通過案例解析、現場答疑,爲企業精準提供法律“診斷”。
近年來,憑祥市政法單位立足邊境貿易特點,創新構建“訂單式服務+跨境聯動+民俗普法”三位一體的法治宣傳體系。針對企業需求,推出“涉外法律服務團”等專項服務;面向跨境羣體,建立中越聯合普法機制;結合民族特色,將法律知識融入民俗活動,爲邊境經濟高質量發展築牢法治根基。
“跨境電子證據如何留存?”“貨物通關遇到法律障礙怎麼辦?”在自貿區崇左片區檢察室開展的“法治體檢”現場,企業代表拋出的問題直指經營難點,檢察幹警逐一耐心解答,還發放相關普法宣傳資料。
爲破解涉外訴訟程序煩瑣難題,2024年6月,憑祥市人民法院發佈中英越文版《涉外民商事案件訴訟指南(試行)》,助力中外當事人高效維權。“這本薄薄的小冊子,能有效幫助涉外民商事案件當事人第一時間掌握起訴、應訴要求,及時參與訴訟、維護合法權益。”憑祥市人民法院副院長吳桂陵說。
友誼關口岸,一支由中越普法志願者組成的服務隊格外活躍。他們借力廣西“壯族三月三”和越南廟會等節點和民俗活動,年均開展法治宣傳26場次,惠及中越羣衆3萬人次。在“中越同攜手·法治築和諧”“中越禁毒邊關行”等各類法治文藝演出中,中越普法志願者將法律知識融入歌舞表演、遊戲互動中,推動邊民在民俗活動中潛移默化增強法律意識。
“過去調解糾紛靠人情,現在大家更信法律。”浦寨社區一位越南客商的感慨,印證着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建設成效。數據顯示,近五年全市無一起重大投資因法治問題撤資;2023年新增產業註冊資金達前三年總和,跨境電商、物流等新興產業加速聚集。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更是區域競爭的重要軟實力。隨着涉外法治工作的縱深推進和邊境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這座因口岸而生、因開放而活、因貿易而興的邊境城市,煥發出更爲蓬勃的經濟活力。
憑祥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邵晨表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下一步,憑祥將持續深化涉外法治實踐,推動法治建設與產業升級協同共進,爲邊疆地區提供可複製的‘憑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