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百年曆史「牛犁歌陣」 西港東竹林保安宮出新書

爲了保存和推廣牛犁歌陣,臺南市西港區東竹林保安宮今年在文化部、市府文化局補助下,出版《鬥陣來唱牛犁歌》一書。(張毓翎攝)

臺南市西港區東竹林保安宮今年出版《鬥陣來唱牛犁歌》一書,大小朋友圍在一起搶看新書。(張毓翎攝)

牛犁歌陣表演形式爲載歌載舞,是集民間文學、音樂、舞蹈3項藝術的陣頭。(張毓翎攝)

「牛犁歌陣」是南部特別的農村文化,西港區東竹林保安宮牛犁歌陣是臺南市除了七股區慶善宮,唯二由庶民自主組成的牛犁歌陣,雖然近年因人口凋零,面臨傳承危機,不過依舊是連結在地情感的重要活動,今年在文化部、臺南市政府支持下,廟方出版《鬥陣來唱牛犁歌》一書,介紹牛犁歌陣文化及團員們的心路歷程。

牛犁歌陣表演形式爲載歌載舞,是集民間文學、音樂、舞蹈3項藝術的陣頭。西港區東竹林保安宮牛犁歌陣是西港慶安宮三年一科的大刈香中,陣容聲勢浩大的團體;據文獻資料記載,西港慶安宮的刈香歷史始於1826年,但當地耆老說,在1784年「姑媽宮」第一次舉辦迎王船繞境時,已經參與演出,所以至今應有200多年曆史。

保安宮主委王萬益回憶,記得以前小時候,每到西港刈香快到時,全莊頭的小朋友就開始集合到公厝前,一下子就至少20多人出來學,能力比較好的人就留下來繼續練習出陣,而現在工業社會全莊人口外移,剩下寥寥幾戶,如果遇到西港刈香,本莊找不到小朋友來學牛犁歌陣,得到鄰莊尋找生力軍。

爲了保存和推廣牛犁歌陣,保安宮今年在文化部、市府文化局補助下,出版《鬥陣來唱牛犁歌》一書,在成果發表會上,團員們也表演一段牛犁歌陣,現場聚集許多鄉親,市府文化局文資處處長林喬彬也出席見證。

撰稿此書的西港區圖書館館長蔡採真說,面對人口外流,保安宮牛犁歌陣能一代一代的傳唱至今,相當不容易,目前表演團員們約有25人,該書收錄團員的心得感想、牛犁歌陣歷史等大小事,未來把這本新書送給東竹林每戶1本、每個團員1本,之後也會放置在各圖書館供民衆翻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