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盤點俄烏衝突十個關鍵時刻

參考消息網2月24日報道 據法新社2月17日報道,俄烏衝突爆發將滿三年,回顧一下這場戰爭的10個關鍵時刻。

1.爆發

2022年2月24日,普京發動“特別軍事行動”,旨在讓烏克蘭“去納粹化”和保護烏東地區俄語民衆免遭“屠殺”。

此前幾天,俄羅斯總統承認了頓巴斯地區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共和國”的獨立性。

在該地區,自2014年之後當地分離主義武裝一直在和烏軍交戰。

俄羅斯發動了大規模攻勢,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開始進行反擊。西方國家向俄羅斯施加了一系列制裁。歐盟和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了數十億歐元的軍援。

俄羅斯軍隊進展迅速,佔領了歐洲最大的核電站扎波羅熱核電站,但是沒有成功地圍困基輔和佔領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

2.軒然大波

2022年4月2日,法新社記者團隊在基輔郊區的布恰發現了至少20具平民屍體。該事件在國際社會掀起軒然大波,也引發了對戰爭罪的調查。莫斯科稱自己在該事件中沒有任何責任。

5月21日,俄軍拿下了烏克蘭東南部城市馬裡烏波爾。此前,俄軍對此地進行了圍困並在亞速鋼鐵廠進行了激烈的陣地戰。

3.攻防戰

2022年8月底,烏克蘭在南部的赫爾鬆地區發動了反攻,然後是在9月初東北部的哈爾科夫地區。這些行動讓其收復了不少領土,並於11月11日解放了赫爾鬆市。

面對烏克蘭的這些進攻,普京在9月21日發佈軍事動員令,並在9月30日宣佈併入盧甘斯克、頓涅茨克、赫爾鬆和扎波羅熱四州,儘管當時俄軍還沒有完全掌控這些地區。接下來的整個冬季,俄羅斯對烏克蘭電網發動了大規模轟炸。

4.西方增援烏軍

2023年1月,得到30萬預備役和瓦格納準軍事部隊加強的俄軍,在頓巴斯重新發動攻勢。

基輔最終獲得了盟友們的現代化重型坦克。

5月,美國批准向烏克蘭提供F-16戰機。

在幾個月的激烈交戰後,俄羅斯於5月20日佔領了烏東重鎮巴赫穆特。

5.瓦格納“叛變”

2023年6月24日,瓦格納集團背叛克里姆林宮,向莫斯科進發。普京指責其首領普里戈任“叛變”。

後者隨後態度來了個大轉彎,命令部下返回營地。兩個月後,在一起神秘的空難中,普里戈任殞命。

6.烏軍進攻失敗

烏克蘭於2023年6月在南部和東部戰線發動反攻,遭遇了頑強抵抗。行動以失敗告終。

2024年2月中旬,烏克蘭軍隊從頓涅茨克附近的阿夫傑耶夫卡撤離,送給了莫斯科自巴赫穆特之後首個在地盤方面的較大成果。

由於缺少兵員和彈藥,烏克蘭軍隊陷入困境。在經過數月的磋商後,美國國會於2024年4月通過了至關重要的610億美元援助法案。

俄軍隨後在5月10日對哈爾科夫發起突襲,佔領了多個村鎮。

7.七國集團和瑞士峰會

2024年6月中旬,七國集團在意大利的會議上達成一致,利用被凍結的俄羅斯資產幫助基輔,啓動了500億美元的援烏貸款。在沒有莫斯科參加的瑞士和平峰會上,各國重申了烏克蘭獨立和領土主權原則。

一個月後,澤連斯基首次對與俄羅斯和談敞開了大門。

8.烏軍闖入庫爾斯克

美國F-16戰機開始提供給烏克蘭之後,基輔從2024年8月6日起出人意料地攻入了俄羅斯庫爾斯克州。

基輔稱希望建立一個“緩衝區”,希望迫使莫斯科進行“平等”談判。但是,莫斯科的迴應是一系列嚴厲打擊,並在頓巴斯地區取得了重大進展。

9.外部增援和戰事升級

2024年10月,烏克蘭宣佈要再徵兵16萬人,以應對俄羅斯的進逼和外國力量的增援。

在戰爭爆發第1000天的11月19日,烏克蘭首次使用美國遠程導彈攻擊俄羅斯本土,隨後也用上了英國類似的導彈打擊俄羅斯。

俄羅斯則用新一代高超音速導彈“榛樹”予以還擊。

普京還提到了“全球”衝突,並稱俄羅斯“做好了準備應對所有情況”。

10.特朗普因素

在特朗普重返白宮前,拜登政府不斷宣佈對基輔的援助。而莫斯科則加大了對烏克蘭能源網絡的攻擊,並且在烏東地區不斷蠶食地盤。

在剛剛履職總統不久後,特朗普就在2月12日有了驚人之舉,在和普京通電話後,特朗普宣佈在烏克蘭問題上要與普京直接談判。華盛頓認爲烏克蘭加入北約是不現實的,讓邊界線重新回到莫斯科併入克里米亞之前同樣不太可能。

2月16日,特朗普宣稱將會“很快”和普京在沙特會晤,後者也希望在烏克蘭的戰鬥“停止”。美國的這些舉措令歐洲人擔心,自己可能會被排除在這一涉及自身的重大進程之外。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督促歐洲盟友們,要警惕美國人在揹着基輔和歐洲的情況下籤署協議。(編譯/蘆龍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