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中國“新農人”爭做直播達人
參考消息網7月11日報道 法新社7月9日播發題爲《中國“新農人”在鄉村振興中學習直播》的報道,編譯如下:
高朝榮(音)知道怎麼把紅薯、花生和小麥種好,但僅憑農產品的好味道已經不足以吸引中國的手機達人消費者。
爲了不讓莊稼爛在地裡,56歲的她如今重返課堂,參加了一個“直播新手訓練營”,學習如何通過手機把蔬菜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
高朝榮和她的同學正以中國“新農人”的身份在網上走紅。“新農人”是指在農業生產或服務中運用最新科技的羣體。
過去一年,在中國社交平臺抖音上,新的農村創作者數量飆升了52%,他們希望藉助中國多達10億用戶的全球最大互聯網市場實現發展。
甚至有地方政府派出官員學習直播,再幫農民利用網絡平臺。“農民賣農產品更難了,尤其是在線下。”山東省平度市的幹部陳希川(音)說,他被要求向農戶示範如何進行網上賣貨。
在一場露天直播中,陳希川面向三腳架上的手機,把一個成熟的梨子舉起並捏碎。
“你看這汁水!”戴着草帽遮擋烈日的陳希川對觀衆說,“買回家嚐嚐吧,給你家娃榨杯新鮮梨汁。”
隨着中國消費者在網上購買從服裝、化妝品到大蒜等各種商品,直播已成爲農民吸引客戶並直接與其互動的重要營銷平臺。
用戶只需點擊屏幕就可以完成購買,也可以在直播中發表評論,或者向賣家提問。
田家姐妹是農民出身的直播達人和電子商務專家,她們每月組織一期訓練營,包括爲期4天的強化課程和“終身”後續指導。
學員們在這裡學習如何通過引人入勝的腳本、道具和吸引人的背景來留住觀衆。
在教室裡,十幾名學員看着高朝榮拿着切好的茄子,滔滔不絕地講茄子怎麼做纔好吃,幾乎沒有停頓。
“記住,當你賣貨時,不只是背腳本。”老師田冬瑩(音)一邊在白板上書寫,一邊評價高朝榮的模擬直播片段。“你需要知道,你是說給誰聽的。”
田家姐妹和一個表親一起創辦了這所直播學校。田冬瑩說,她的學生們都能“打滿分”。
她說:“他們以前從來沒做過這種事,能站起來說話已經是一個挑戰。因爲他們想賺這份兒錢,所以必須突破自己的極限。”
高朝榮表示,她參加訓練營是因爲像她這樣的農民面臨着激烈競爭,“不能只幹傳統的農活了”。在馬陵山腳下種田的她已經開始在抖音上發視頻,並且有了7000多名粉絲。
近年來,中國一直將鄉村振興作爲發展的重要優先事項。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副教授王攀(音)表示,直播等數字工具改變了公衆對中國農村生活的看法。
然而,在農民試圖掌握更多技術的過程中,障礙仍然存在。高朝榮說:“對年輕人來說,使用電腦……感覺毫不費力,但我們必須付出雙倍的努力才能學會這些東西。”(編譯/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