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美國封鎖反成「興奮劑」 大陸AI全力突圍晶片困局

整個中國都在以這樣的精神前行! 法媒感嘆:「你封我,我就自己造」。(示意圖:shutterstock)

據觀察者網報導,當地時間10月17日,法國《世界報》刊登的一篇評論文認爲,自今年年初「深度求索」(DeepSeek)給世界帶來了「億點」小小震撼後,中國正試圖藉助這一效應,舉全國之力,縮小與美國在晶片與人工智能(AI)領域的差距。

「美國對高端晶片的封鎖,成爲了中國企業的興奮劑。」有法媒總結該文章的觀點稱,美國的封鎖沒有能夠讓中國AI倒下,反而激發了更強烈的自主慾望。

「整個中國,現在都在以一種『你封我,我就自己造』的精神前行着。」《世界報》指出,從技術層面看,美國設置的障礙衆多,嚴重阻礙了中國的技術進步。

早在2022年10月,時任拜登政府開始禁止美國半導體巨頭輝達向中國出口高性能晶片,且後續一再收緊限制措施;今年1月上任的川普政府延續了這一政策,還一度禁止輝達對華出口「中國專供閹割版」H20晶片。

此後,在輝達的遊說下,以及該公司同意向美國政府上繳15%在華銷售額的條件下,川普政府於7月恢復了H20晶片的對華出口許可。

但不久後,H20晶片被爆存在後門安全風險問題,輝達被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約談;9月,這家硅谷巨頭又因涉嫌違反反壟斷法,被中方監管部門依法開展進一步調查。輿論早前普遍認爲,中國處置晶片巨頭違法違規的底氣,正源於中國科技產業的集體突圍。

《世界報》同樣指出,這一舉措既是中方「拒絕過時產品」的策略選擇,也是中國技術自信的體現。中國相信,在美國進口晶片性能僅處於「入門級」的情況下,選擇本土產品更爲明智,尤其是在中美關係持續緊張的背景下。

諮詢公司Plenum的分析師Bo Zhengyuan對法媒表示,中國國內已經形成一種共識,即「儘管面臨多重阻礙,中國仍在加速推進技術突破」。

「人們常聚焦微處理器的進步,但這只是AI在社會中落地應用的因素之一。」他指出,憑藉14億人口和高度數位化的市場,中國是AI發展的理想土壤;同時,華爲、字節跳動、阿里巴巴等科技巨頭也堅信,AI領域關乎其自身的未來發展命脈。

Bo Zhengyuan還提到中國工程師的高素質,稱讚他們善於在困境中尋找創新解決方案。

比如,DeepSeek的工程師採用MoE架構(mixture of experts,混合專家模型),在算力有限的情況下實現了理想效果。此外,DeepSeek選擇開源模式,允許任何人集成並開發其技術,這一決策也大幅提升了其市場認可度。

《世界報》還寫道,中方將AI視爲「趕超美國實力的核心領域」,並從政策、資金等多方面大力支持其在社會各領域的應用。目前AI已滲透中國製造業、港口物流乃至政府管理:連廣州的小工廠都在用AI設計服裝,武漢的AI自動駕駛測試也在如火如荼地推進。

面對光刻技術瓶頸,中國企業也在加倍努力實現自給自足。在國家戰略支持下,中國企業已制定了到2030年掌控全球近三分之一晶圓代工產能的宏偉目標。報導強調,這是中國「以自主技術突破西方封鎖」的又一次重要嘗試。

法媒還注意到,「DeepSeek效應」讓全中國上下信心倍增。這也讓所有被認爲「有助於中國在該領域實現追趕」的科技企業,在這一效應的推動下,引發市場熱烈追捧。

比如,大陸國產AI晶片龍頭寒武紀的股價在2024年翻了四倍,今年夏天以來又翻了一番,成爲上海股市回報最高的股票;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宣佈在AI基礎設施上投資3800億元,股價也隨之大漲。

法媒認爲,這場覆蓋中國各領域、自上而下的AI熱潮足以證明:DeepSeek的崛起或許尚未撼動硅谷的領先地位,但後續種種跡象都已清晰表明,AI這場世紀競賽,早已不再是美國一家的 「獨角戲」。

美國政客和媒體長期炒作稱,不斷有對華出口受限的先進晶片「流入」中國。中方則強調,美方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泛安全化、工具化,不斷加碼對華晶片出口管制,這種行徑阻礙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最終將反噬自身、損人害己。

輝達已經吃到苦頭。據香港《南華早報》16日報導,該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勳近日在紐約表示,輝達在中國先進晶片市場的份額已從過去的95%跌至零。

「目前,我們100%退出了中國市場,」黃仁勳滿臉沮喪,「無法想象任何決策者會認爲這是一個好主意,即我們(美國)實施的政策導致美國失去了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之一,降到了0。」

他警告稱,美國決策者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在AI競賽中取勝,「但重要的是,要記住,傷害中國的事情,往往也可能傷害美國,甚至更嚴重」,「在急於推出對他人有害的政策之前,或許應該退後一步,反思一下哪些政策對美國有益」。

他還指出,軟體產業的核心是開發者,要贏得開發者才能創造未來的平臺,而中國擁有「全球約50%的AI研究人員,有出色的學校,對AI有極大的關注和熱情」,不讓這些研究人員在美國技術上構建AI是一個錯誤。

《南華早報》指出,黃仁勳的這番言論呼應了他的一貫立場,即如果輝達無法在中國銷售產品,市場就將被華爲等中國競爭對手接管。

黃仁勳上個月在一檔播客節目中還評價說,中國在晶片領域僅落後美國「幾奈秒」,在晶片研發和製造方面具有極強的潛力。他呼籲美國政府允許美國科技企業在中國等市場競爭,以「提高美國的影響力」。

澳洲新聞網站「inkl」9月稱,黃仁勳的話的意思是,輝達只能從與中國的穩定合作伙伴關係中獲益,雖然該公司目前繼續在AI晶片領域保持領先,但華爲未來三年的進展肯定會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