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黴橘子賣千元 陸二手交易平臺奇葩商品亂象多?
大陸電商發達,也出現許多二手交易平臺,但過程中可能存在騙局,或售後糾紛,大陸官媒央視報導曾曝光多起二手交易騙局。央視新聞
隨電商發達,現代人也熱衷於進行二手商品交易,不過,近期大陸的電商、社交平臺上,卻涌現許多「奇葩商品」,尤其是「發黴的橘子」,甚至是其他發黴物品,宣稱「具有研究價值」,標價從人民幣數十元到甚至幾百元不等,換算價格最高上看千元新臺幣,網友聞風而動,但最終可能是一樁樁吸引流量的自導自演。
一樁樁吸引流量的自導自演?
發黴橘子在大陸二手交易平臺上被標上高價。貝殼財經
綜合東南網、潮新聞等陸媒報導,近期,「發黴的橘子」在大陸二手交易平臺上「火了」,很多賣家將之作爲商品銷售,標價從人民幣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許多還標上了「適合做實驗用」「可用於研究、學習」等宣傳語。
這一炒作情況,或來自於去年梅雨季,大陸浙江德清縣鄧女士發現家裡的一顆蘋果長出了白色蘑菇,後將之分享到社交平臺,引發關注。其中,就有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多樣性與分子演化主題組的研究人員表示,蘋果長菌菇很罕見,具有研究價值,私訊鄧女士希望購買。
接着,鄧女士表示願意免費提供,將樣本寄給研究人員,研究小組在確認蘋果上的菌菇是裂褶菌科的白參菌,具有食用價值,並以此培育,還寄回一部分給鄧女士以表感謝後,上述訊息,開始成爲大陸一些追求流量者,包裝、寫故事的腳本參考。
在此之下,據上海闢謠平臺揭露,經與部分賣家聯繫,發現有一部分商家都是爲了吸引流量,纔在自己的頁面刊登這類產品,以便獲得平臺推薦,增加自己其他商品的曝光度,而有些人只是爲了好玩。
後悔藥、中獎瓶蓋陸續被擺上貨架
不過,這一情況也隨之帶來不少亂象,例如有網友發表了自家發黴大蒜、發黴米飯等待價而沽,一些大陸自媒體編造虛假訊息,導致部分網友信以爲真,與此同時,甚至有些沒有價值的「奇葩商品」,也陸續被擺上貨架,例如後悔藥、中獎瓶蓋、蚊子屍體等。
有大陸電商平臺從業人員示警,這一現象,或與先前網友在電商平臺販售「會自己走過去的大象」、「幸運指數」等類似,只是追求樂趣,滿足情緒價值,但若是透過發黴物品炒作,很可能引發不良後果;潮新聞報導評論文章就引述專家稱,所謂「發黴的橘子」,其實沒有科研價值,想要製作一個也不復雜,但這種商品並不安全,上面的黴菌一般爲青黴菌,可能引發周遭人員的呼吸道疾病,或侵染肺部導致炎症等。
另一方面,長沙晚報還曾報導,大陸有些學校出於環保目的,讓家長帶孩子收集空牛奶盒,並與評獎掛鉤,或甚至要求上交空筆芯,來衡量學生學習的努力程度,導致大陸一些二手平臺上,出現空牛奶和、空筆芯等「奇葩商品」,成爲形式主義。
此外,大陸一些二手平臺,甚至藏有一些「不可描述」的商品,例如原味絲襪、「特殊服務」等,有些商家透過隱晦的商品暗示訊息,來滿足需要。一名36歲的馬女士就表示,她先前在某二手交易平臺,發佈高跟鞋售賣資訊後,接獲有人私訊能不能賣給他「絲襪」,還有人留言,「穿過沒洗的有嗎?」等等。
平臺不該爲扭曲的販賣行爲提供便利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新年表示,如果平臺未能盡到法定義務,審覈、過濾機制不完備,對一些顯而易見的違法資訊不能主動屏蔽,甚至對一些用戶已經反映投訴的,仍不能及時處理,就應依法承擔責任。
大陸官媒央視報導也曾曝光,在大陸,二手交易常出現一種叫做「到手刀」的情況,指買家在收到購買的二手商品後,以各種理由砍價進而引發買賣糾紛,如今,甚至成爲一些不法份子利用的詐騙手段。報導稱,二手平臺基本上都是個人對個人的閒置物品交易,消費者在交易時一定要多留一個心眼,警惕陷入陷阱。
大陸業內人士評論指出,平臺不應該爲這些扭曲的販賣行爲提供便利,不應該爲不誠實行爲開綠燈。在商品審覈時,需要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的監管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