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人工智能頭雁效應,推動產業深度轉型
本報特約評論員
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以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爲重要戰略抓手,堅定不移地推動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必將有力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
今年一開年,我國人工智能領域接連取得重大突破。國產大模型DeepSeek憑藉開源模式和成本優勢火爆全球,成爲迄今爲止最快突破3000萬日活躍用戶量的應用程序。各行各業數百家企業紛紛接入,智能化變革席捲全國。首個自研萬卡集羣成功點亮,超大規模並行計算能力大幅躍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略資源。今年以來,我國人工智能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各地積極探索人工智能與各行業深度融合,爲產業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
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成爲提質增效新引擎。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人工智能高度關注,指出:“中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積極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壯大智能產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爲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從《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到“人工智能+”行動,一系列頂層設計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步入快車道。
揆諸現實,人工智能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讓“中國製造”邁向“中國智造”,使製造業在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創新能力等方面實現質的飛躍;人工智能促進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如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智能家居等,創造出大量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就業崗位,爲經濟增長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共有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在國家網信辦完成備案,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近6000億元。
人工智能發揮“頭雁”效應,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能夠釋放更多溢出帶動效應。實時監測溫室大棚狀態,精準執行施肥澆水、溫度溼度控制等任務;與遠在太空的衛星形成聯動,快速精準完成耕地識別;人形機器人身手敏捷、行動迅速,在危險複雜環境中執行任務……近年來,隨着大模型等關鍵技術不斷突破,人工智能應用加速落地,多樣化應用場景不斷涌現。
與此同時,鋼鐵廠的轉爐被裝上“火眼金睛”、醫院的AI助手開始“履職”、車間的AI“質檢員”實現精準質量把控……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助力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效成長,賦能未來產業“加速跑”,“人工智能+”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中,正不斷塑造新優勢、激發新活力。隨着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新興產業領域將涌現更多商業機會和發展空間,自動駕駛、智能醫療、藥物研發、基因編輯等新產業新模式快速成長,不斷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人工智能具備典型通用技術特徵,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作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是大國競爭的戰略制高點。誰能在人工智能領域搶佔先機、贏得主動,誰就能在國際舞臺上掌握更多話語權,爲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奠定堅實基礎。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舉措,是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在全球科技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戰略抉擇。
2024年12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開展‘人工智能+’行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將人工智能作爲戰略性產業,推動實現各行業的數智化轉型,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構築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以創新發展人工智能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支撐國家安全,有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以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爲重要戰略抓手,堅定不移地推動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必將有力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