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短視頻和直播優勢,激發實體商業活力

國際商報記者 邵志媛

“近年來,不少中小實體商家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常委、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在調研中發現,即使是在週末或用餐高峰時段,部分商圈店鋪門可羅雀的景象也是常態,“這些商鋪普遍存在營銷創新不足的問題,傳統的發傳單、做廣告牌等營銷形式吸引新客流的效果較差,經營手段落伍導致老客戶逐漸流失,同行‘內卷’進一步擠壓了商鋪的利潤空間,導致其盈利能力減弱,難以支撐高昂的房租和人工費用,運營困難。”

不過,張頤武注意到,近年來,不少中小商家在直播和短視頻平臺上屢屢“出圈”,天水麻辣燙“一道菜帶火一座城”、哈爾濱冰雪節等區域特色品類文旅團購消費火爆,直播和短視頻成爲中小商家經營的新陣地。

張頤武用一組調研數據作爲例證:僅在抖音平臺上,2024年全國370多個城市超610萬個商家門店的本地生活服務年交易額就同比增長81%。其中,320萬個中小商家的訂單量同比增長69%。2024年,“達人探店”爲線下商家帶來超過1333億元的經濟收益,探店視頻和直播帶動商家收入同比增長53%。

在他看來,商家在平臺引發關注、吸引客流,從“網紅店鋪”變爲“長紅店鋪”,離不開地方政府給予的專項扶持,如天水開闢“麻辣燙專線”,泉州的景區服務點用優質服務獲得遊客口碑,使地方將“傳播流量”轉化爲“經濟增量”。

然而,張頤武也提醒道,這個新賽道也出現了不少值得關注的問題。“部分商家爲到店消費者提供贈品、新菜試吃、折扣免單的優惠,甚至僱用‘水軍’刷好評,使得消費者在網上看到的商品與到店獲得的服務體驗大相徑庭。”張頤武還注意到,一些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對不良商家缺乏監督,帶給消費者不好的購物體驗;個別商家的成功營銷,無法帶動區域性消費的提升。

對此,張頤武建議:一是完善商家監督制度,平臺對商家的虛假宣傳、刷好評等行爲要從嚴處理;二是優化消費環境,主管部門應加強與平臺、行業協會聯動,建立消費者維權渠道,建立商家“黑名單”制度;三是提供優惠政策和措施,對於積極嘗試直播並獲得成效的商家羣體,主管部門要因地制宜給予稅收優惠、資金補貼、貸款貼息、租金減免等優惠政策;四是相關各方應攜手積極參與地方特色品牌的打造。

來源: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