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首辦臺灣日園遊會氣氛熱絡 民眾:臺灣成風潮

法國臺灣商會首辦「臺灣日」園遊會,聚集美食、文化、觀光、華語學習等攤位,人潮衆多,臺灣成風潮,勒瓦盧瓦(Levallois)市長也出席力挺臺灣。民衆說,自巴黎奧運後就對臺產生興趣,參加活動就是想更認識臺灣。

「法國臺灣日」園遊會5日於巴黎勒瓦盧瓦市政廳前廣場舉辦,活動齊聚鹹酥雞、雞蛋糕、滷肉飯等臺灣美食攤位,皆大排長龍,氣氛熱絡。

此外,也有華語學習、臺灣觀光、法文臺灣書籍、童玩童書、功夫和扯鈴等現場表演,展現多元面向,大人小孩都有歸屬。活動獲駐法代表處與僑委會大力支持,許多臺灣旅法協會、店家共同響應。

欣賞完臺灣音樂家演出的駐法代表郝培芝向中央社表示,這是第一次在法國社會以臺灣爲名,舉辦臺灣日園遊會,並和法國主流城市勒瓦盧瓦市合作。

郝培芝說,「和很多法國朋友聊,他們表示非常喜歡臺灣,也知道臺灣人民非常熱情、美食好吃,擁有獨特及有趣的文化面向。他們都很開心能重新再認識臺灣」。

勒瓦盧瓦市運動發展蓬勃,去年巴黎奧運期間,該市接待臺灣隊,成爲代表隊的法國中繼站,提供所需的場地與後勤,讓選手訓練、休息、用膳。

勒瓦盧瓦市長杜瑪(Agnes Pottier-Dumas)逛了所有攤位。她告訴記者,接待臺灣隊「是很棒的經驗,也讓我發現臺灣,並與臺灣建立關係」。

郝培芝向杜瑪提及在爲臺灣日活動尋找場地,杜瑪立即發出邀請,提供市政廳前廣場。杜瑪表示,「在勒瓦盧瓦市和臺灣一年多來的情誼下,我們很樂意接待活動。我非常開心,因爲人很多,許多市民前來探索臺灣文化、美食。活動很成功,我很高興」。

甫造訪臺灣,並獲外交部長頒贈「睦誼外交獎章」的杜瑪表示,「臺灣是個民主政體,處在艱難的地緣政治脈絡下,努力尋找平衡並保存自身文化。我希望和臺灣站在一起,臺灣很棒,對世界經濟平衡很重要。因此在奧運之後,我繼續支持臺灣」。

主辦方法國臺灣商會的名譽會長歐碧慧感謝勒瓦盧瓦市府大力相挺,但爲了配合該市能提供場地的日期,籌備時間較短。

因此臺灣商會找了其他臺灣協會合辦,如女力協會、法國臺灣協會、華風與亭林學院,「有這些社團一起來舉辦活動,我們人多也團結。所以即使時間很短,大家都很盡力,結果很不錯,蠻成功的」。

旅臺法國網紅元元剛好回法探親,帶着母親參加。他說:「這是我第一次在法國看到那麼多不同店家和協會,有食物、音樂,非常多臺灣人跟法國人在這,我覺得很開心。」

民衆葛雷立(Grégory)告訴記者,活動能推廣臺灣、傳遞臺灣訊息,希望這樣的活動越來越多。

買了涼麪和車輪餅準備大快朵頤的傑雷米(Jérémy)與吉爾(Jill)表示,很喜歡活動氛圍,「人與人很親近,可以交流、逛攤位。有美食很棒,可以一邊認識臺灣文化,一邊吃東西」。

吉爾聽說臺灣在奧運期間無法展示國旗的事情,「我透過消費表達對臺灣的支持,這裡剛好有些協會,就利用機會買了些臺灣產品」。

接待臺灣隊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應,許多人都對自家城市與臺灣的合作印象深刻。不少參與園遊會的市民表示,是從奧運開始注意臺灣,並對臺灣產生興趣。

奧運期間耳聞臺灣的市民艾力克斯(Alix)表示,開始聽到有人到臺灣唸書,所以帶着9歲女兒黛安(Diane)來園遊會認識臺灣。

菲圖姆(Fetoum)是巴黎奧運工作人員,曾接待過臺灣隊,並表示從來沒遇過這麼友善的人,令她難以忘懷。

她指出,勒瓦盧瓦和臺灣代表處有籤協議,「過程非常好,讓我對臺灣文化很感興趣。我從沒遇過,這樣的美好、友善,真的很開心」。

透過不同方式,臺灣在法能見度日增,幾位臺灣女婿非常有感。葛雷立指出,「臺灣越來越常出現,法國人越來越常聽到臺灣,臺灣文化也開始輸入」。

手拿中華民國國旗、抱着女兒的克雷蒙(Clément)表示,臺灣知名度逐年增加,「奧運期間我們去了文化奧運臺灣館,餐廳越來越多,食物越來越有名,成爲如今的風潮。很多朋友也造訪了臺灣,真的被看見了」。

提到臺海局勢,菲圖姆告訴記者,「臺灣應要能展示國旗,奧運期間他們被禁止,除了在勒瓦盧瓦這裡。臺灣應要能保有自身文化,侵略另一個國家是不對的」。

艾力克斯則說,「我們支持獨立,以及各國文化、歷史自主。對歐洲來講臺灣也是福爾摩沙,這段歷史很獨特,不同於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