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護航 幣圈業迎三利基

四家本土虛擬資產業者看臺灣市場前景

2025年被視爲臺灣虛擬資產合規元年,市場迎來關鍵發展契機。本土交易平臺業者指出,當前正處於「教育普及、法規逐步健全、技術準備完備」的三重利基期,將爲虛擬資產產業的長期成長奠定穩固基礎,但若欲持續維持競爭力,仍需積極推進衍生性商品、穩定幣等關鍵應用法制化進程。

爲加強虛擬資產服務及市場的管理,保障虛擬資產交易人權益,金管會研訂《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於今年6月底陳報行政院。在專法上路前,金管會已於9月公告九家首批通過洗錢防制登記新制的業者名單,爲市場建立初步的監管基礎。業者名單包括禾亞數位科技、拓荒數碼科技、現代財富科技、重量科技、富升數位、跨鏈科技、幣託科技、鴻朱數位,以及鏈科,覈准經營之業務涵蓋虛擬資產交換商、交易平臺、移轉商、保管商等。

幣託表示,相信在登記制過後,投資人對本土市場與平臺業者將更放心,加上美國擁抱加密貨幣的態度明確,虛擬資產亦被大型機構納入多元資產配置,更激勵臺灣投資人進場。

禾亞指出,從投資普及率看,目前臺灣僅約不到5%的人口活躍於加密資產市場,相比全球成熟市場,如美國、韓國等,活躍人口達10%~15%以上,臺灣的滲透率仍然偏低,意味着臺灣市場仍有極大的成長空間。臺灣擁有穩健的金融基礎、完善的銀行體系與豐富的科技人才,交易所能夠提供透明、合規、低門檻的數位資產服務,未來吸引更多新手入場的潛力非常大。目前臺灣市場正處於「教育普及、法規逐步健全、技術準備完備」的三重利基期,這將爲虛擬資產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MaiCoin認爲,隨着主管機關對VASP產業的納管架構逐漸明確,市場競爭的焦點也從「誰能留下」,轉向「誰能創造更多價值」。但面對國際市場快速演進,臺灣若要延續產業競爭力,仍需積極推動衍生性商品、穩定幣等關鍵應用的法制化進程,唯有在完善的監理框架下,業者才能在合規與創新之間取得平衡,與主管機關共同推動臺灣VASP市場穩健成長及發展。

跨鏈科技強調,監管機構正在把虛擬資產、穩定幣和資產代幣化納入管理範圍,但偏向讓金融機構先行、分階段推動,以維持金融穩定和保障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