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巴:關稅戰可能加速中國車企在歐設廠
另外,隨着部分車廠近日將「無人計程車」業務落地測試,Pearson認爲,無人駕駛計程車技術已具可行性,但短期內受限於人力與設備成本,難以規模化,預計要到2030年代中後期才普及。
Tesla預告6月底推出無人計程車(Robotaxi),Google旗下Waymo亦將業務擴展至邁阿密。他指,Tesla初期僅部署10至20輛車,且需配備遠端監控或駕駛員,以確保安全與品牌形象,導致人力成本高;相比之下,Waymo的干預率低,但車輛感測設備成本較高。
法巴亞太區宏觀研究統籌總監兼亞太區股票及衍生品策略主管呂成表示,據該行測算,全球電動車銷量將由2025年的2,300萬輛,倍增至2030年的4,700萬輛,主要受惠於生產成本下降及全球監管推動綠色交通。
樂觀情境下,若中美、中歐貿易關係改善、歐盟下調對中電動車關稅,全球電動車的銷量或再增24%,2030年有望達5,800萬輛。相反,悲觀情境下,若貿易衝突升溫、出口受阻及供應鏈成本飆升,電動車銷量或下調30%至約4,000萬輛。
另外,小米電動車「Xiaomi SU7」3月一起碰撞後起火的致命意外後,銷量近2個月持續下滑,法巴不評論事件,但Pearson指出,目前中國市場仍以「L2+」爲主流,即駕駛者仍需掌控車輛,若消費者誤解其爲自動駕駛,恐引發安全風險,容易釀成致命事故。
呂成補充,中國監管正推動修訂行業宣傳規範及產業標準,期望透過監管、消費者與車企三方協作,建立更完善的監管體系。Tesla已經停止在中國使用「完全自動駕駛(FSD)」這一術語,改爲使用「輔助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