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news 精選/中國秘密打造「陸上蘇伊士運河」 強力挑戰海權
北京當局積極建設重慶鐵路網,強化全球貿易地位。新華社
中國大陸重慶已悄悄打造出綿密的陸運網,外界形容有如「陸上蘇伊士運河」,可望成爲亞洲最重要的物流中心,讓大陸商品無須經由海運,就能銷往歐洲。在當前的美中緊張升溫之際,這條替代路線顯得格外重要。
重慶在過去十年來,啓用了兩條跨境鐵路,一條向西橫跨中亞,直通歐洲德國;另一條向南途經越南等國,抵達新加坡。這些貿易通道讓重慶每天吞吐成千上萬貨物,方便中國大陸能更快進入全球市場,其他國家也能深入中國大陸的廣大腹地。
重慶懷抱遠大夢想,希望晉身全球經濟樞紐。從重慶出發的陸運時間,比傳統的海運航線快10-20天,海關程序也大幅簡化。「東盟快班」鐵路2023年啓用後,河內到重慶的運送時間只要五天,貨物能從此地轉往歐洲,所需時間不到兩週。
中國重慶打造出綿密的陸運網。中新社
重慶不只有地利之便,也是製造重鎮,當地生產全球三分之一的筆電,同時是電動車的主要生產基地,中國大陸汽車有四分之一從重慶出口。
部分觀察家相信,中國把重慶建造成物流中心,不只有物流層面的考量,也有地緣政治意涵。美中貿易戰顯示,蘇伊士運河、荷姆茲海峽、麻六甲海峽等國際航運路線,易受西方影響,新冠疫情也暴露出海運供應鏈的脆弱性。
但重慶要實現目標,仍有許多挑戰。從重慶出發的「中歐班列」鐵路,橫貫中國大陸、俄羅斯、歐洲,但該路線行經俄羅斯領土,在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許多歐洲業者改用海運、避免制裁。
2023年底,葉門武裝組織青年運動(又譯胡塞)攻擊紅海船隻後,客源纔回流中歐班列。可是俄國當局去年底沒收中歐班列貨物,導致許多交易商和貨運商卻步。北京於是力促開發「中間走廊」,取道哈薩克和裡海通往歐洲,避開俄國和海峽要道。
與此同時,重慶鐵路網還面臨許多挑戰,包括海關延誤、成本高昂、基礎設施欠佳、財務穩定性等。許多使用一帶一路的出口商,仰賴政府補助。但北京當局積極建設重慶鐵路網,反映該國要在地緣政治風險高漲、與美脫鉤危機加劇之際,持續強化全球貿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