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新制新局面 論壇8/13登場 重量級投信專家齊聚爲投資人點明燈
完整議程及報名
臺灣ETF市場快速崛起,總規模居亞洲第三,債券ETF規模更穩居亞洲第一,成爲民衆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隨着新制開放主動式與多資產ETF,ETF投資版圖迎來新一波成長與轉型。工商時報年度投資高峰論壇「ETF大未來」8月13日將在臺北舉辦,廣邀重量級投信與專業經理人,剖析各類ETF的關鍵趨勢,爲投資市場注入嶄新洞見與策略思維,也爲投資人尋找ETF最佳的投資解方。
股票ETF投資方面,將由元大投信、國泰投信、復華投信帶來各自的專題演講。元大投信強調市值型ETF的核心地位,主要是長期成長潛力更爲投資人重視,且近年主要權值股獲資金行情顯著,建議年輕小資族或爲孩子建立長期投資規劃的父母,可優先考慮市值型ETF追求資本利得潛力。
國泰投信的專題演講,側重各類型臺股ETF的策略解析,協助投資人瞭解如何運用多樣化ETF,打造更具韌性、富成長潛力的投資組合,應對國際市場的不確定與景氣波動,超前部署市場轉變中的關鍵機會。
復華投信帶來「在川普世代,用巴菲特思維投資」的投資主張。下半年仍充滿不確定性,具成長性的龍頭股仍是投資首選,投資人可參考如美國大型成長股及日本龍頭企業作爲資產配置。
債券ETF投資方面,富邦投信表示,下半年市場關注焦點,轉向央行降息時點與經濟軟着陸。隨政策趨於寬鬆,中長天期券種吸引力上升,投資人應在穩健選債與靈活調整中,掌握收益再平衡機會。羣益投信帶來專題《投資債券也要跟着巴菲特走?短債的投資魅力無限》,介紹存債好利器如何結合短債防禦力與投資級債收益,平衡收益與利率風險,打造收益新解方。
今年新制開放的主動式ETF和多資產ETF投資,由中信投信與凱基投信分享觀點。中信投信指出,過去25年來,非投等債的評級結構顯著改善。當前主流的非投等債產品,展現更強的財務體質與償債能力,打破過去被視爲「垃圾債」的印象,成爲兼具收益與靈活性的資產新選擇。
凱基投信建議,投資與其頻繁交易追高殺低,不如透過股7債3的平衡配置。作爲核心部位紀律投資,既追求資本利得空間,也建立平衡波動防禦力,投資時間拉長,甚至有機會展現比單純股票更強勁的上漲動能。
論壇現場另設置【ETF面對面】諮詢攤位,無論是新手想了解ETF基礎操作,或進階投資人尋求組合優化方案,均可透過即時互動解惑。現場也有豐富互動活動,參與即有機會抽取實用小家電、超商禮券等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