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一週丨我國清潔能源投資規模佔全球比重達1/3;北交所首單科技創新綠色公司債券成功發行

ESG發佈

我國清潔能源投資規模佔全球比重達1/3

6月28日發佈的《中國能源生態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清潔能源投資規模達到6250億美元,佔全球比重的1/3。光伏、風電裝機容量連續10年位居全球首位,十年間,中國對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費增量貢獻率超過45%。

點評:這彰顯了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強大實力和引領作用,爲全球能源轉型貢獻了重要力量。

上海、重慶、浙江、福建實現新能源100%消納

7月2日,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發佈2025年5月全國新能源併網消納情況:5月,全國光伏發電利用率爲94.2%,風電爲93.2%。其中,上海、重慶、浙江、福建實現風電和光伏新能源100%消納。

點評:這表明我國新能源發展成效顯著,消納能力不斷提升,爲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爲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

ESG投資

中國人壽、中國核電等成立核電投資基金,出資額15.01億元

近日,中核田灣(北京)核電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立,執行事務合夥人爲中核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廣州金宏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出資額15.01億元。合夥人信息顯示,該基金由中國人壽、中國核電等共同出資。

點評:15.01億元的出資額爲核電項目發展注入動力,有助於推動核能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促進能源結構優化,保障能源安全,同時也爲相關企業帶來發展機遇。

北交所首單科技創新綠色公司債券成功發行

近日,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交所公開發行首單科技創新綠色短期公司債券。據介紹,本期債券募集3億元資金,全部投入綠色建築領域,是北交所首單兼具“科技創新”“綠色”雙標識的央企公司債券。

點評:這體現了企業對綠色金融的積極探索,爲推動綠色建築發展和科技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持,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

ESG行動

我國紡織業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

在日前舉行的“2025氣候創新·時尚大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表示:“2005年—2022年,中國紡織工業行業碳排放強度下降超過60%,近兩年繼續下降了14%。”綠色正成爲構建現代紡織產業體系的生態基座與價值底色。

點評:以上數據展現了紡織行業綠色轉型的積極成效。這不僅爲全球減排貢獻力量,也爲紡織產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活力,綠色正成爲行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和價值所在。

國家能源集團發佈全球首個千億級發電行業大模型

6月28日,國家能源集團在京舉行發佈會,正式發佈全球首個千億級發電行業大模型——“擎源”。該模型構建了覆蓋安全環保、電力交易、產調中樞、設備檢修全鏈條的智能決策體系,實現電力全場景智慧化升級、模型自主優化能力升級和電力系統智能化變革升級。

點評:這標誌着我國在能源領域數字化轉型取得重大突破,提升了電力系統的安全性與效率,爲能源行業智能化發展樹立了標杆,助力能源高質量發展。

ESG國際

歐盟委員會提出《歐洲氣候法》修訂案 設定2040年減排目標

歐盟委員會7月2日發表聲明說,已就《歐洲氣候法》提出修訂案,設定到2040年將溫室氣體淨排放量較1990年水平減少90%的目標。歐盟委員會還建議引入碳信用額度等機制,以緩解歐洲在實現減排目標過程中面臨的壓力。

點評:歐盟上述行動體現了其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與行動力,爲全球氣候治理樹立了標杆,也爲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了有益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