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送我金鐲子,讓我把房子給親家養老住,還房子說遲早是她的

兒媳送我金鐲子,讓我把房子給親家養老住,還房子說遲早是她的

“人情紙薄,財帛見真。”

這話我年輕時聽村裡老李頭說過,那時還不信,覺得一家人講的是親情,不該爲錢撕破臉。

可直到我兒媳送我一隻金鐲子,笑着說讓我把房子讓給她父母養老住,我才明白,有些人嘴上說的是孝順,心裡盤算的卻是房產。

我叫劉秀珍,今年六十五歲,山東德州人,年輕時在糧站做會計,丈夫早年去世,我一個人把兒子李文浩拉扯大。

好在他爭氣,大學畢業後在濟南找了份不錯的工作,娶了個城裡姑娘叫林婉兒,婚後育有一子,日子過得還算體面。

我住在老家那套三層小樓,是我和老伴年輕時一磚一瓦蓋起來的。

房子雖舊,但地段好,離醫院、超市都近,村裡人都說這房子值錢。

我本想着老了就在這住着,等百年之後再由文浩繼承。

去年冬天,婉兒突然打電話說要來看我,還特意帶了禮物。

我心裡一陣高興,想着這兒媳婦越來越懂事了。

她來了,笑盈盈地遞給我一個紅盒子:“媽,這是我給您買的金鐲子,您看看喜不喜歡。”

我打開一看,金燦燦的,款式也新潮。

我一邊誇她懂事,一邊問:“怎麼突然送我這個?”

她笑着坐下:“媽,其實我有個小請求。您那房子不是空着嘛,我爸媽年紀也大了,城裡住得憋屈,想搬過去養老。”

我愣了一下:“你是說,讓我把房子讓給你爸媽住?”

她點點頭:“反正遲早是我們的,您住養老院也方便。”

我心裡一沉,原來那金鐲子是“鋪路”的。

我笑了笑:“婉兒,這房子是我一輩子的心血,不是說給誰就給誰。”

她臉色一變:“媽,您不是說我們是一家人嗎?我爸媽也是親戚。”

我語氣平靜:“親戚歸親戚,房子歸房子。”

她站起來,聲音拔高:“遲早是我的,您不給也沒用。”

我看着她,心裡像被針紮了一下。

我不是捨不得房子,我是捨不得這份親情被金鐲子換了價碼。

那晚我失眠了,翻來覆去想着她那句“遲早是我的”。

第二天,我去鎮上的公證處,把房子立了遺囑,寫明只歸我兒子李文浩所有,任何人不得干涉。

幾天後,婉兒又來,見我冷淡,問:“媽,您是不是生氣了?”

我笑了笑:“沒生氣,我只是怕你爸媽搬進來後,我連回家的地方都沒有。”

她沉默了片刻,低聲說:“我只是想讓他們住得舒服點。”

我點點頭:“那你們可以自己買房,別打我這主意。”

後來她再也沒提房子的事,金鐲子我也鎖進了抽屜裡,不戴也不退。

俗話說得好:“房子是磚蓋的,親情是心養的。”

可一旦把親情當籌碼,房子就成了戰場。

做人不能太算計,算來算去,最後連人情都算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