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輔具管理出現漏洞、境外非法產品輸臺 立委憂壓垮輔具租賃市場
二手與贈與輔具陷入管理漏洞,立委林月琴說,二手輔具在社羣平臺相關社團、買賣平臺等流通,不僅沒有安全標章、淘汰年限,也未強制檢修,恐造成疑慮。輔具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長照2.0僅部分輔具如電動代步車、電動輪椅等補助租賃,其餘均爲補助購買,衛福部政策朝輔具租賃至推動,日前修訂長照給支付規定,明年7月1日起智慧輔具採權租賃制。立委林月琴點出輔具發展困境,二手輔具管理出現漏洞,一年10萬件以上二手輔具在國內流通,卻沒有把關機制,恐壓垮租賃市場,讓租賃制度無法健全發展。
二手與贈與輔具陷入管理漏洞。林月琴說,二手輔具在社羣平臺相關社團、買賣平臺等流通,不僅沒有安全標章、淘汰年限,也未強制檢修,恐造成疑慮;輔具補助制度並不透明,政府開會資料不公開,未邀集業者、民團參與,尤其制定哪些項目可補助,哪些被排除在外,經常無人可知,補助制度必須貼近民衆,某些高價輔具要價十多萬,補助卻只補一半,民衆還是買不起。
樂齡網董事長張慶光說,隨跨境電商平臺崛起,許多中國大陸醫療器材,透過蝦皮、淘寶等平臺販售至臺灣,由境外直接出貨,許多產品未取得衛福部醫材許可證,廣告也未申請許可,業者更是不具備合法醫療器材販售資格,卻規避關稅、檢驗程序,不僅對合法合規業者造成衝擊,也對消費者安全帶來潛在威脅。
張慶光說,曾有民衆在淘寶以低價購買輪椅,卻至樂齡網門市要求維修,門市人員追問下才坦承輪椅產品是在跨境電商購入,這已不是個案,許多門市人員都有類似經驗,業者若出於同情協助維修,反而變相鼓勵民衆以低價購入來自境外,連假卻不知品質輔具,盼主管機關協助抵禦來自中國大陸不合法產品。
境外輔具興盛,國內輔具反而難以上市。林月琴說,許多國內廠商協助國際代工,或自行研發產品,但反而無法取得核可證照在臺灣上架,導致投入輔具研發廠商,不及4%,國內面臨「國產上不了、進口進不來」窘境,只剩下淘寶貨最容易取得,「我們不是歧視中國製品,但在品質未經查驗情況下,真的會懷疑品質與安全。」
行無礙聯盟秘書長許朝富表示,有些民間團體或個人,會以零元捐贈方式,贈送二手輔具給有需要民衆,受贈者即使發現使用不便或出問題,因接收他人好意,只能默默接受,政府設立的輔具中心,也常回收二手輔具,免費借用給民衆,不論捐贈、二手平臺流通、輔具中心免費出借等,都必須要被處理、控管,否則不僅輔具使用缺乏專業協助,也會導致租賃制難以推動。
衛福部社家署代理署長周道君說,部分輔具經修復後,會以贈送方式處理,使用者間互通有無,不涉及買賣行爲,無法由「醫療器材管理辦法」管理,若爲二手醫療器材販賣,則依前述法律,已售一定程度限制,並非因爲二手就不受限制,個別輔具使用、修復,提供下一位使用者時,應就功能情況妥善溝通,確保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