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性影像滲透校園 展翅協會線上課程助教師辨識危機

位國中教師指出,曾有學生分享女同學遭AI改圖的合成性影像,但她對兒少性影像議題並不熟悉,不知如何處理,參與臺灣展翅協會「數位素養與網路安全」研習課程後,才發現這已涉及僞造影像、性騷擾、兒少性剝削等風險。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網路普及、生成式人工智慧(AI)技術演進,兒少數位性剝削風險增加,光是今年上半年,衛福部就收到超過600件兒少性影像通報案件。校園在相關案件中首當其衝,一位國中教師指出,曾有學生分享女同學遭AI改圖的合成性影像,但她對兒少性影像議題並不熟悉,不知如何處理,參與臺灣展翅協會「數位素養與網路安全」研習課程後,才發現這已涉及僞造影像、性騷擾、兒少性剝削等風險。

臺灣展翅協會2023年起與臺灣微軟合作推動「數位素養與網路安全」國中小教師線上研習課程,內容涵蓋新型態網路犯罪,如網路誘拐、性勒索、深僞影像、危險情境辨識、網路預防與處理、個資保護與網路釣魚辨識、假訊息與仇恨言論判讀等,及生成式AI倫理使用與偏誤辨識等。課程範圍也包括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法律規範及實際求助管道,協助教師架構更完整教育與法律支持網絡。

臺灣展翅協會秘書長陳逸玲表示,在數位時代成長的兒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潛藏的數位風險;教師站在第一線引領孩子探索知識、學習分辨資訊並保護自己,是孩子不可或缺的數位守門人,我們深信教育是最根本的防線,與微軟的合作不僅提供教師實用的教學資源,也展現協會持續攜手守護兒少安全的決心。

該系列研習已觸及臺灣各縣市的國中小教師與教育人員。自2023年至2025年4月,共舉辦12場次,累計吸引1941人次教師參與,涵蓋全臺658所學校。參與教師類別多元,包含級任導師、科任教師、輔導老師及行政人員等,顯示數位素養已成爲全校性關注的議題。

近8成教師在課後回饋中表示,將把課程所學內容融入教學中,提高學生對網路風險的敏感度與應對力。陳逸玲指出,許多老師反映,這樣的研習不僅增強他們在數位議題上的知能,也讓他們更有信心與家長、學生共同建立健康的網路使用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