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性剝削影像暴力事件氾濫 衛福部:前端預防勝過事後制裁

衛福部今日(8)舉辦兒少性剝削防制立法30週年紀念特展開幕式。(李念庭攝)

今年爲我國《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立法30週年,衛福部8日起在南港瓶蓋工廠舉辦爲期3天特展,回顧兒少性剝削防制推動歷程。近年來性影像暴力盛行,已佔兒少性剝削案件逾8成,專家強調,以法制裁是最終手段,更重要的是做好前端教育、宣導來預防。

臺灣高等檢察署花蓮檢察分署檢察官黃怡君回憶,過去臺灣人口買賣問題嚴重,許多未成年女童被賣到私娼寮服務嫖客。(李念庭攝)

1987年初,爲了抗議少女遭販賣至華西街從娼,民間團體發起第一次華西街遊行,呼籲政府重視雛妓問題。政府、民間倡議多年,「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1995年公佈施行;後續又推動修法更名爲「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擴大定義兒少性剝削犯罪類型,並於2017年正式施行。

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表示,1995年通過這項重大法案,標示臺灣對終止童妓、兒少性剝削相關推動的努力。兒少性剝削是雙重結構性壓迫,更是「禽獸不如」的行爲,隨着網路世代出現重大變化,性剝削形式樣態產生改變,未來會繼續精進相關法案。

活動中,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親自頒獎,表揚15位在民間、學界、公部門着力甚深的兒少性剝削防制有功人士,給予最高榮譽與肯定。(李念庭攝)

曾參與立法、臺灣高等檢察署花蓮檢察分署檢察官黃怡君回憶,年輕時曾在婦女救援基金會擔任社工,注意到人口買賣問題,許多少女國小畢業後就被賣掉,住進僅1坪半的小房間,一天要服務數名嫖客。當時要到私娼寮救人,常要「跟黑道搶孩子」。

黃怡君說,當時要安置這些孩子,卻沒有相關法律依據,警察交給父母,通常私娼寮會再將人帶走。因此,民間、學界人士共同展開法案草擬,起初只有章節,接着再一條一條慢慢制定成形。

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指出,過去兒少性剝削多爲被賣、被騙、被抓去從事性交易,隨着網路發展,逐漸轉變爲數位性剝削,衍生性影像暴力。分析數位性暴力案兩造關係,以「不曾見面網友」佔46%最多,其他包括前現任親密關係18%、同儕12%、性伴侶或曾見面網友7%。

黃怡君強調,性影像問題最重要在於「預防」,要靠教育、宣導來防治,即使是再親密的人,拍攝性影像前也要慎重思考,否則等到動用法律,災害都已形成。即使法律規定要沒收、下架性影像,但事實上影像一旦上傳,「誰手裡握有影片?我們不會知道」。

衛福部今日(8)舉辦兒少性剝削防制立法30週年紀念特展開幕式,將兒少性剝削防制工作的發展歷程,做系統性的整理介紹,回顧我國兒少性剝削防制從社會倡議、草擬專法、發展被害人服務到翻轉價值信念等推動關鍵歷程。

兒少性剝削防制立法30週年紀念特展爲期3天,展期自今日(8月8日)下午1點起至8月10日下午6點,在南港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辦理。展覽期間規劃5場與兒少性剝削議題相關電影放映及映後座談,均爲免費參加,歡迎民衆共襄盛舉。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尊重身體自主權,遇到性騷擾勇於制止、勇敢說不,請撥打110、113

性侵害就是犯罪,請撥打110、113

現代婦女基金會 性侵害防治服務專線02-7728-5098分機7

婦女救援基金會 02-2555-8595

勵馨基金會諮詢專線 02-8911-5595/性騷擾專線04-2223-9595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保護被害人隱私,避免二度傷害。拒絕兒虐,請撥打110、113

★《中時新聞網》提醒您:

保護被害人隱私,避免二度傷害、移除下架性影像,洽性影像處理中心、終結性影像,不拍攝、不持有、不下載、不分享。

根據刑法第235條規定,散佈、播送或販賣猥褻之文字、圖畫、聲音、影像或其他物品,或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聽聞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三萬元以下罰金。意圖散佈、播送、販賣而製造、持有前項文字、圖畫、聲音、影像及其附着物或其他物品者,亦同。提醒大家勿加入跪求、私給等行列以免觸法。

根據刑法刑法319-3條,未經他人同意,無故重製、散佈、播送、交付、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其性影像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50萬元以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其性影像系第319條之1第1項至第3項攝錄之內容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50萬元以下罰金。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拒絕家庭暴力,請撥打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