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環邊拆出真·淨居寺?東光城市更新節奏加快?

近兩年主城區城市更新力度挺大,比如我們才寫過的金牛區陸家橋片區,近日,有UPer發來消息,說淨居寺二環路口子上都在拆遷了,讓我們快去看看,收到消息,UP君立馬到現場,爲大家帶來熱氣騰騰的報道,走,今天到錦江區!

錦江區這兩年一直在實施“東光片區城市有機更新項目”,不過尚無大範圍的拆遷,所以當UP君來到二環路邊,還是頗爲震撼。

路口的淨居寺43號院沿街面除了一家商戶在甩貨,其餘已經被圍得嚴嚴實實,整個院落早已人去樓空,圍擋時間到本月底,估計裡面的建築很快就會被拆除。

旁邊的61號院,已經全部拆完了,工地目前被圍起來了,從龍舟路小學綿延到二環路邊,面積着實不小。

是否整個東光片區都要拆遷呢?UP君查詢資料發現,東光片區城市有機更新項目總投資約61億元;片區範圍北至二環路,南臨沙河,西至錦華路一段,東至淨居寺路,佔地面積約1428畝。

城市更新模式包括拆舊建新、優化改造、保護傳承、現狀保留四項,拆舊建新只是很小一部分,涉及拆遷的區域爲下圖中紫色部分,預計涉及居民1631戶。除了二環這一塊,還有4塊分佈在東光商城和觀音橋西路東側附近。

那麼片區未來會打造成什麼模樣呢?東光片區的目標是未來公園社區更新典範,通過城市有機更新,結合區域所屬產業功能區的主導產業方向,依託片區的生態本底和區位優勢,以“青創文化”爲核心,重點聚焦“文化消費體驗、創意設計、商務辦公”三大產業板塊,聚力打造沙河青創客廳、文商融合高地、生態宜居家園。根據效果圖判斷,這一塊因爲靠近主幹道和軌道交通,應該會打造商務辦公。

其他幾個待拆遷區域目前情況怎樣?我們接着來看看。

一路向南,來到觀音橋西路的盡頭。

這幾棟兩層的矮房子確實太有年代感了,掩映在樹叢中,並沒有拆遷改造痕跡。

倒是路旁的這幾棟多層建築,看上去成色還不錯。

再繞到沙河邊,老遠就看到76號院建築體被密目網給遮得嚴嚴實實,門口的大招牌寫着老舊院落改造。

但小區尚有居民出入,大門口貼着的公示方案顯示這裡是從拆舊建新變爲優化改造。‍

旁邊還有個瓦房老院子,年頭更久,確實該拆了。

按照效果圖的安排這一片應該是打造“錦繡文創聚落”,沿河的環境還真不錯,看來就小區外圍的零散建築會拆遷了。

按圖索驥,我們又繞到錦華路上的東光門面——東光商城,幾個標誌性的尖頂很有辨識度,斑駁的牆面和混雜的環境,裡面藏着最蒼蠅的館子,還有不少修車行,是我們熟悉的東光小區,完全沒變樣嘛。

按照規劃,這裡計劃投資9億元通過新建商業綜合體,形成具有懷舊商業、市井美食、文化IP的新地標。

在它北側,川棉廠的地盤上,除了紅磚煙囪還能依稀辨得出當年的影子,周圍分佈着火鍋店、快捷酒店、4S店以及充電站,絲毫沒有拆遷改造痕跡。

川棉廠佔地面積約1.39萬平方米,按照之前的規劃,更新改造後,將打造成具有汽車展示、創意展演、復古酒店等業態的汽車創意體驗中心。

▍川棉廠及東光商城周邊鳥瞰‍

爲何這邊完全沒有動靜,UP君推測,估計跟對面的東光南TOD地塊有關。

在錦江區今年發佈的土地手冊上,位於東光小區對面,錦華路西側的這兩塊地,無論從位置、面積還是周邊配套以及城市界面,都令人垂涎,極有想象力。

路邊的4號宗地,又大又方正,周邊是幼兒園、中小學校,又緊挨地鐵口,未來打造出來就是非常典型的TOD綜合體。

成師附小和翡翠城之間的5號宗地,不臨主幹道,更適合打造靜謐的高端酒店、公寓等。

這都年底了,估計這兩塊地今年應該不會面市了,所以,與之相鄰的東光商場不着急拆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不過根據錦江區今年7月召開的全會部署,以上提及的項目不少都是區上的重點推進項目,未來或許會加快進度,大家且拭目以待。

▍截圖自錦江發佈官微

當然,城市更新可不只是大家看到的拆拆拆,不僅要讓老小區煥發新生,更要爲居民留下獨特的記憶,而東光片區實際上就有不少歷史故事值得發掘。

比如位於二環附近的“南光印象”居民小區,原爲國營南光機器廠職工宿舍,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共有12棟建築368套房屋。小區曾長期存在基礎設施老化、功能服務缺失、人居環境髒亂等問題,改造之後,空間煥新了,瀝青路面乾淨整潔,道路兩旁綠樹成蔭,車輛在新規劃的停車位內有序停放。

設施煥新了,完善門禁、照明、監控等系統,增加健身器材,增設了電梯,不同時代的樓房相映成趣……

國營南光機器廠的前身是1877年創辦的四川機器製造總局,爲四川首個近代工業企業,承載了深厚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底蘊。改造中深入挖掘“百年南光”背後的歷史故事、文化價值等,以標誌性的水塔爲中心,營造了記憶長廊等文化傳承微空間,將城市更新與文脈傳承有機結合。

就在它不遠,我們前面寫到的已拆遷的61號院旁邊的63號院,其歷史更可追溯到明朝。

明代開國文臣、文學家宋濂,號潛溪,他最爲大家所熟悉的文章是編入中學課本的《送東陽馬生序》。1381年,得罪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宋濂在發配四川的途中病逝於夔州。尊師重教的蜀王同情宋濂遭遇,又仰慕宋濂才學,將他轉葬成都,到1485年宋濂墓再遷到東門外淨居寺,並在寺中建祠奉之。1747年,縣令安洪德就着淨居寺祠建潛溪書院,它成爲清代成都四大書院之一。

▍ 潛溪書院圖,圖據華陽縣誌

1960年,淨居寺被新開龍舟路剖開,宋濂墓發掘後損毀,僅幾座老房子保留。

西南交通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張宇博士,同時也是西南交通大學世界遺產國際研究中心副主任,他在近些年的研究中發現,63號院裡的老建築疑似清代潛溪書院遺址、明代宋濂的祠堂,其背後的土地,曾在上世紀60年代發掘出宋濂墓。隨着研究的深入,研究團隊推測包括旁邊的火鍋店以及附近的房屋,極有可能是曾經的書院講堂。

路過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兩棟房屋的朝向極不尋常,連同掩在臨街鋪面後的另一棟房屋,均坐西朝東,與方誌上記載的書院朝向正好吻合。

近日,張宇在與本地文管所的溝通中得知,相關部門已邀請文物專家進行了現場勘察和諮詢,專家認爲該建築遺存具有重要價值,後續將進一步進行挖掘考證,並選擇妥當的保護方式,進行科學修繕、活化利用。他表示,如果書院遺址能夠得到保留,重現當年淨居寺哪怕是一個角落,對於成都城市文脈的傳承、對於書院文化的研究都極有價值。

說到書院,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我們的鄰國韓國,繼承並發展了中國的書院文化,2019年“韓國書院(Seowon, Korean Neo-Confucian Academies)”更是入選世界文化遺產。下圖左側是其“九大書院”之一的道東書院,佈局配置跟我們老祖宗的一對比,簡直是一脈相承啊!

UP君也認爲,城市可以更新,但歷史不能被遺忘,潛溪書院,與錦江書院、墨池書院、芙蓉書院並稱爲成都清代四大書院,如今四大書院只剩這半個了,還不去保護,是有點說不過去啊。也有粉絲建議,就算是拆遷,也希望異地遷建,留下書院這一段歷史也是極好的。

說回今天的主題城市更新,大家應該都能感受到,我國城市發展已經進入了城市更新的拐點,由大規模增量建設轉爲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並重,由外延粗放式發展向內涵集約式發展轉變。近期關於城市更新有個重磅消息,11月15日,住建部與財政部聯合印發通知,部署各地進一步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

兩部門在通知中明確了以下三點核心內容:

將擴大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範圍,從最初的35個超大特大城市擴大到近300個地級以上城市;推進城中村改造貨幣化安置;將城中村改造作爲城市更新的重要內容,有力有序有效推進。

關於執行細則,住建部、財政部還明確指出各地要落實好城中村改造財稅、土地、金融等支持政策,每個項目都要制定完備的徵收補償方案、資金平衡方案。

通俗地說就是:未來一段時期,全國幾乎所有地級以上城市都會迎來大規模的城中村改造!而大批拿到拆遷款的居民也將成爲房地產市場不小的增量。 UP君猜測或許本輪城市更新也將在政策暖風之下加快節奏。

另外,UP君查詢貝殼數據發現,近期大成都範圍內二手房展示房源量16萬套,較近兩個月高點,少了一萬三千多套。據業內人士爆料,這些房源除了很少部分是拆遷以及房東惜售,大多數確實是交易完成。 看來在政府多輪重磅政策刺激下,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目的算是基本達成了。

關於東光片區的拆遷進展,你又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爆料哦。

- END -

防止失聯〖請設星標☆〗

編輯:1366 Ⅰ 美編:Bobeen Ⅰ 主編:Comet

圖文來源:成都向上/網絡

爲全面獲取成都向上新聞資訊,歡迎關注UPchengdu成都向上(新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