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真要收該從「資本利得而非股息」!竹軒:但1989這事引大崩盤

健保原是「劫富濟貧」的政策,但當金字塔倒轉、支出失衡,只能不斷向「股息族」開刀。(本報資料照片)

*原文發文時間爲11月5日

說到今天最熱門的健保補充費,又有網友留言回覆。

突然想聊聊我們臺灣的健保,當然那是我的觀點,僅供參考。

因爲自己以前是讀財政稅系,所以有接觸過財政學。

財政學上的槓桿之類,那些我就不講了,關於健保,應該說我們的社會所有保險制度,包含退休金之類,某方面來說都是龐式騙局。當然這個想了解或是想反駁的,就自己找人擡槓不需要找我,因爲至今專家們也還在辯論不停。

我可以提供我所知和所學的是:

1.健保是「劫富濟貧」的政策

立基點在於在統計上,富人通常有錢又健康少生病,因爲他們懂得養身照顧身體,並且遇到的風險也較低。因此從富人手上多收點保護費(健保費),剛好可以用在大衆或是更需要幫助的弱勢羣體上。

2.建立在正金字塔上,多數人養少數人,所以未來20年後我們臺灣老人佔比極可能達40%,加上少子化,臺灣目前平均一個女生只生0.83個嬰兒,全世界最低,以後結構會變成倒金字塔。

很悲觀的是也許我們多數人會看到健保倒閉被取消的那一天。

記得自己小時候只要小感冒,媽媽帶我去附近診所看病,差不多就是500元,請記得那是三十多年前,換算成現在可能至少1500元。

3.健保是唯一真心不計代價爲您着想的保險,因爲不是以營利爲目的。所以建立之初,最好的情況就是收支打平,根本不可能賺錢。但是你還要加上必要的人事費用,是不可能打平,只會虧損。

小虧對健保來說就是賺,但健保每年幾乎都是不是小虧而已。很多原因我就不講了,先不說貪污了,光很多人浪費醫療資源就知道賠定了。你知道嗎?很多樂齡人士明明很健康,天天搭公車捷運去不同大醫院看病當聯誼,能不虧嗎?這個我點到爲止。

爲什麼是從股息下手呢?

記得剛剛我說的健保是「劫富濟貧」吧?

如果加稅,那對弱勢族羣是負擔。同理如果加健保費,對弱勢族羣也是負擔。所以腦子就動到股息身上了。

因爲可以買股票還可以領股息,本身不是窮人不是弱勢族羣,至少在臺灣社會大衆普遍認知上(不是我說的觀點唷)。外加過去幾年一堆達人網紅,包含東方先生都說股息是免費的禮物(現在改口了),那不跟你要錢要跟誰要錢?

事實上補充費在2013年馬英九總統時代就開始了,也許很多政策朝野都沒共識,但就這一項來彌補健保虧損,不管什麼顏色執政,都身體老實的繼承下來,並且還會強化。

被收就當作善事吧至少你領股息時還可以說我有爲臺灣盡一點心力

補充

其實真的要收,也應該要收資本利得而不是股息。但1989年財政部長郭婉容才說要課資本利得稅(其實才證交稅),就引起大崩盤,連跌19日,隔年就是萬二大崩盤,整年跌了80%。至此沒一個政客或官員敢提...

◎本文內容已獲 竹軒的親子理財筆記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