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專家:美國貿易壁壘破壞全球經濟
參考消息網2月25日報道 俄羅斯《獨立報》2月24日刊發題爲《美國貿易壁壘破壞全球經濟聯繫》的文章,作者是俄羅斯高等經濟大學教授阿列克謝·波爾坦斯基。內容編譯如下:
唐納德·特朗普從競選伊始就對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壁壘的意圖毫不掩飾。據統計,特朗普對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加徵的新關稅超過了大蕭條以來的任何一位美國總統。他爲自己的舉措辯解說,如果其他國家謀求利用美國的部分財富,就應當爲此買單。在他看來,美國對許多國家的商品加徵對等關稅是理所應當,爲了讓這些國家對美國“一視同仁”。
這一想法聽起來似乎有道理,給人一種樹立公平正義之感。但這只是表面上的感覺,與事實相去甚遠。的確,美國對各類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不到3%,爲全球最低。新當選的美國總統認爲這不公平,他甚至從歷史中找了一個自認爲恰當的類比。他在競選期間稱,19世紀90年代,“我們是睿智且富有的國家,我們有最高的進口關稅,且沒有所得稅”。
特朗普指的是以1890年通過麥金利法案爲標誌的時期。但麥金利關稅法案遠非有利無弊。根據麥金利法案,美國的平均進口關稅從38%提高到49.5%。結果國內物價飛漲,這項措施因此遭到唾棄。
與麥金利關稅時代類比之所以怪異,還因爲19世紀和21世紀的貿易情況有本質上的區別。在19世紀,貿易遵循的是“在這裡生產並在那裡(即另一個國家)銷售”的簡單規則。而在全球化背景下的21世紀,一大部分商品(尤其是複雜商品)都在跨越多個國家的生產鏈或附加值鏈中生產。例如,美國的鄰國墨西哥是包括美國福特、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公司在內的全球大型汽車製造商的生產平臺。在生產過程中,汽車零部件可能多次跨越邊境。如果每次都要支付進口關稅,汽車成品會因價格昂貴而喪失競爭力。
很難給特朗普當前的貿易政策找到合理的解釋。2月初,在頗具影響力的法國《觀點》週刊上出現一個代表性的標題:《唐納德·特朗普:毫無戰略的關稅戰士》。他可能繼續玩弄關稅,使其從循規蹈矩的貿易政策工具變成隨心所欲的恐嚇手段。
加徵關稅是否對美國經濟有利?麥金利時期的例子證明恰好相反。如今,如果特朗普對所有進口商品落實早前承諾的約10%的關稅,將使美國的平均進口關稅激增。這種措施的直接成本將非常高昂,關稅將成爲對消費者的徵稅,並對大多數生產者造成損失。總體損失將遠超加徵關稅帶來的好處。此外,這種貿易壁壘還會傷害美國與盟友的關係,有可能破壞全球貿易體系。
美國企業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德斯蒙德·拉赫曼指出,美國總統已經推行的貿易關稅和計劃的減稅違背基本經濟現實。特朗普在第一個任期內推行激進的關稅和減稅政策,這導致預算赤字急劇上升。拉赫曼認爲,特朗普似乎什麼也沒學到,打算冒着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繼續推行這些破壞性政策。
當前的國際貿易規則是在20世紀下半葉至21世紀初形成的。“特朗普的規則”有可能取而代之的想法本身就很荒謬。然而,美國現任總統似乎並不因此感到尷尬,種種跡象表明,他認爲自己堪當大任。
但奇蹟不會發生。“特朗普的規則”很有可能隨着他的總統任期結束而退出歷史舞臺,且這可能提前發生。然後世界將不得不恢復由各國商定的、基於公認規則的正常國際秩序。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漫長的時間。
特朗普下臺後,政治家和外交家將面臨繁重的工作,貿易戰的斧頭理應被深深埋葬。(編譯/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