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止「機會左轉」 北市27路口改善
臺北市長蔣萬安會中裁示,設置機會左轉應該要以路型規畫,從安全角度來考量。記者邱書昱/攝影
「機會左轉」爲左轉車未禮讓直行車先行、未依號誌標示左轉,北市過去發生多起死傷事故,交工處會勘後,選定27處路口施工,如增設左轉專用時相、設左轉專用道等,專家建議三車道路線全面實施保護時相。市長蔣萬安允諾請交工處研議。
臺北市交工處規畫科長李薇婷昨在道安會報表示,過往典型的「機會左轉」造成死亡車禍案例,包含去年機車死亡車禍的光復、健康路口,及民生、建國路口在夜間也曾有過,歸納出84處曾發生過死傷的路口,經過會勘後共27處可施工改善,已6處完工、15案施工中、6案設計中。
李薇婷說,改善方向爲增設左轉專用時相,並檢討設左轉專用車道或左轉附加車道,若爲時段性左轉專用時相,則會調等爲全時段性。增設輪放時相、禁止左轉,最後則是行車早開或遲閉。
交工處調閱實施後的路段數據,光復、健康路口實施南北向左轉專用時相、東西向輪放後,左轉側撞數據爲零。和平、溫州路口以往每月會有0.16件也降爲0件。
不過也有部分路口環境無法施作,例如,車道數爲1車道,無法設左轉專用車道或左轉專用時相。另外,當地對於全日禁左轉,造成當地民衆抱怨回家需要繞路等,也因爲設置左轉專用車道須配合取消停車格,當地停車需求需要整合,未來會持續溝通說明。
交通委員、陽明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教授吳昆峰說,機會左轉使駕駛不知道何時能轉彎,導致直行車輛來不及反應,尤其以年輕學生事故最多,接近8成。建議超過三車道的路線建議要全面實施保護時相,也要謹慎評估行車遲閉,可能會造成對向車道誤以爲是紅燈而行駛的副作用。
蔣萬安裁示,要從安全角度來考量、路型規畫,另外委員提到的遲閉要慎重,並請交工處研議三線車道施作專用時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