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核動力巡洋艦30年後重返海洋 火力傲視羣雄
俄羅斯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彼得大帝號。後方的是英國海軍45級驅逐艦。(圖/美聯社)
經過漫長的維修和現代化升級,俄羅斯海軍核動力巡洋艦「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Admiral Nakhimov)終於自1997年以來首次下水、依靠自身動力航行。它很可能取代沒有升級的姊妹艦「彼得大帝號」 ,成爲俄羅斯未來艦隊的旗艦。
戰區(The Warzone)報導,俄羅斯官方媒體播放了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在白海航行的影片,這是近期俄羅斯海軍的少數好消息。據塔斯社引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造船業消息人士的話,在巡洋艦成功航行後,俄羅斯聯合造船公司(USC)立即向普丁總統彙報這一進展。然而,走到今天這一步並不容易,整個過程花費30年。
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於1983年在列寧格勒建造,並於1986年首次下水,它是基洛夫級(Kirov class)的3號艦,最初取名「加裡寧號」(Kalinin) 。不過「基洛夫級」是北約與西方的習慣「1號艦的名字就是同型艦的級別」,蘇聯海軍另有命名規則,他們以計劃編號1144.2型爲名,或是建造代號「大鷹」(Orlan)。 在此整理一下,就蘇聯與俄羅斯的說法,它是1144.2型「大鷹級」巡洋艦。
這艘戰鬥巡洋艦最初於 1988 年加入北方艦隊,在蘇聯解體後,還使用蘇聯政治人物爲名就顯得不合適,於是1992年以沙俄時期海軍上將帕維爾·斯捷潘諾維奇·納希莫夫的名字命名,他在1853~1855年克里米亞戰爭期間,指揮俄軍抵抗鄂圖曼帝國而知名。
到了1997年,該巡洋艦泊入北方造船廠的幹船塢中進行升級工程,但是受困於經濟狀態不佳,升級工作直到 2014 年才真正開始,原預定升級時間是4年,也就是應該在2018年左右完成。但是完工日期卻一再被推遲,直到今年2月才宣佈反應爐重新運轉的消息。
該艦的更新升級程度還需要觀察,據官方說法,此次現代化工程安裝了不少於 174 個垂直髮射管,這一數量將是世界軍艦之最。相比於中共解放軍的055型「萬頓大驅」有112個垂直髮射單元。美軍阿利伯克級第3代驅逐艦(Flight III Arleigh Burke clas)有96個單元,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Ticonderoga class cruiser)有122個單元;至於特級隱身驅逐艦朱瓦特級(Zumwalt class ),目前僅有80具。
同樣重要的是她有哪些武器。其中 78 個發射艙用於發射各種俄羅斯巡弋飛彈,包括亞音速的3M54「口徑」(Kalibr)、超音速的P-800「縞瑪瑙」(Oniks,),導彈和高超音速的3M22「鋯石」(Zircon)飛彈。
其餘96個發射單元則裝S-300FM防空飛彈 ,該系統源自陸基 S-300系統。早已是基洛夫級 艦艇的基本武器。先前有報導稱,它有可能將其升級到S-400飛彈,將增強其反彈道飛彈能力,但是實際情況待查。
其他防空武器還包括用於短程攔截的「鎧甲-M」艦炮/飛彈系統,但目前看來,該艦隻安裝了6套,艦體兩側各3套。該艦應該配備了新的雷達系統,以及一門新的艦砲,原本的AM-130型雙管130公釐艦砲,改成新款的AK-192M型單管130公釐艦砲。
與核動力潛艦、核動力航空母艦不同,核動力水面艦從一開始就會比上述兩者更加複雜。美國海軍曾經也有核動力巡洋艦,包括班布里奇級、加州級、維吉尼亞級;都是1960~1970年代的產物,由於操作成本過高無法大量部署,於是陸續在90年代陸續除役。
相比之下,俄羅斯的基洛夫級就成爲世界上最後一款核動力水面作戰艦,它的總數也不多,僅有4艘,維護極爲困難,所以1號艦基洛夫號與2號艦伏龍芝號早已拆解。現在仍就役的就是彼得大帝號,以及本文提到的納希莫夫上將號。
彼得大帝號僅進行了小規模的現代化改造,仍然主要依賴蘇聯時代的武器和感測器。就俄羅斯的經濟情況,在納希莫夫上將回復現役後,可能沒有餘力再升級彼得大帝號,只能選擇徹底退役。
無論如何,俄羅斯終於將其核動力巡洋艦重返大海,這對俄羅斯海軍來說無疑是一個可喜的進展。